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禅宗与当代文学

    2017-10-29

    “禅是中国的产物。” [1] 在禅宗那里,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性的复杂与奇异:它是东方神秘主义思维方式的体现,讲“顿悟”,讲“彻悟”,因此而明显不同于正统的理性思维,也因...

  • 失败美学观照下的命运交响曲 ——论近年毕飞宇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

    2017-10-29

    毕飞宇是近年来得到批评界和普通读者热切关注的一位作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踏上文坛以来,凭借丰富的细节,敏锐的感悟,深刻的悲悯,打开了一条伸向隐秘人性的通道,成功地塑造...

  • 浅析叶广芩生态伦理小说

    2017-10-29

    20世纪90年代以创作家族系列小说《采桑子》出名的山西女作家叶广芩,在21世纪之初又相继发表了一组生态伦理小说,结集出版为《老虎大福》,成功地完成了创作的转型,由金家大院...

  • 成长的挽歌——评刘庆的长篇小说《长势喜人》

    2017-10-29

    在很多人的眼里,中国的现代性进程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又暧昧的过程。尽管中国的知识分子始终以启蒙与救赎为己任,并试图借助民主与科学,有效地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有序地前进...

  • 浪漫爱情的诗性表达——读迟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

    2017-10-29

    引言 迟子建一直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 她自上个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就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和较高的艺术水准。但与同一时期的作家相比,她却表现出明显的低调。上个世纪80年...

  • 从《读者》看当代大众性

    2017-10-29

    《读者》杂志创刊于一九八一年三月,属综合类文摘杂志,从创刊时月发行量三万册,到二〇〇四年十一月已创造出月发行量八百零六万册的中国纪录,发行量排名世界综合期刊第四。...

  • 80年代人性人道主义的两次讨论

    2017-10-29

    建国后,文艺审美出现了向其人学本性回归的要求。50年代初,部分作家受到和平生活的感染,有意作表现人的常态生活的尝试。但是,这种审美取向却遭到了习惯于要求文学艺术直接...

  • “种的退化”与“民族寓言”——论莫言的历史哲学

    2017-10-29

    一、“种的退化”的历史内涵 弗里德里克·詹姆森在《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中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学”的概念,他认为“所有第三世界的本文都带有寓言性和特殊...

  • 从“前缘”到“边缘”——黄子平的批评踪迹

    2017-10-29

    上 篇 一、远置的神像:文学观念 返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批评,黄子平始终是一道让人心动的风景。在文学批评“这个近于沉寂的园地”,他首先以“无拘无束的态度”闯了进来...

  • 从故事到文学的转化策略

    2017-10-29

    故事作为一个概念有多种多样的解释,本文讨论的是处于题材状态的故事,泛指真实的、连贯的、完整的、可以用来表达一定主题的事情。有些故事是虚构的,如神话故事,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