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扬的“两面派谈起” “文革”期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出版物上,刊登有大量的文艺批判文章。今天看来,有点“学术含量”,还值得一读的,是1967年初由姚文元署名的《评反革命两...
钱锺书先生的《七缀集》中有一篇文章题为《通感》,专门研究通感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运用情况。他列举了很多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同时,他在文中也谈到西方诗文中运用通感...
恩格斯在1888年《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认为“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恩格斯以巴尔扎克为例,指出他的同情心虽然是在贵族一边,但却毫不掩饰地赞美他...
“钱锺书热”是世纪末中国文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很多中国知识分子真诚崇拜钱锺书。钱锺书在“钱锺书热”中也走上了圣坛,由一个学者变成了中国当代文化界的圣人。圣化钱锺书...
一、什么是意图 意图是文学意义创造和文学作品解读当中的重要问题。但对到底何谓意图,它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解释中所起的作用又是什么,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传统文学理论非常...
一、文本中心和读者中心的文学意义观 近代以前,文学意义被视为作者意欲表现的东西在作品中的体现,即作者的思想意图通过词物相称的客体化内容在文学中沉积为意义实体。作者的...
要准确把握文艺美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全貌,不能不对钱锺书、王朝闻两位先生的杰出贡献予以高度的关注。他们都以博大精深的学识、著作等身的建树和令人高山仰止的人格力量,...
儿童,是人类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诗人关爱儿童、欣赏儿童,在唐诗中书写了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描述了充满童趣的儿童生活,创造了迥异多姿的儿...
一部接受史,也就是一部思想的复活史。因而,中国的巴赫金接受情况,也就是巴赫金思想在中国的复活史。不过,这种复活已离不开中国特殊的思想文化语境,离不开接受者之于的改...
一 “阐释循环”论总纲 钱锺书提出其“阐释循环”论,是由讨论汉语“不X不Y”句型引发的(《管锥编》169—172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他指出就所表达的意义而言,此种句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