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日《文艺报》发表了以《在和谐与交流中书写多民族文学史》为题的长篇访问记,9位作家、学者谈了各自的意见都很好。对此,我过去写文章发表过意见,现在再次谈谈自己的...
世纪之交,北京大学中文系邀请十余位学者会聚在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的策源地——北京大学,共同研讨当前民间文学研究面临的危机,以及走出困境的方法。与会者主要围绕传统民...
2000年12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邀请十三位学者会聚在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的策源地kk北京大学,共同研讨当前民间文学研究面临的危机,以及走出困境的方法。与会...
今年82岁高龄的超克图纳仁先生坚守文学天地逾60年,执著追求,成就卓然。上世纪50年代,他便曾因创作《金鹰》等话剧文学剧本,声名远播;进入“新时期”以来,又有《成吉思汗》...
从一种意义上说,文学是一种内心的倾诉,是一颗心灵诉诸另一颗心灵,交流活着的感受,慰藉辛劳的人生。这样就不言而喻,一个人首先得有感受,然后再把这种感受表述出来。这一...
新时期内蒙古文学批评与理论,在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多元文化撞碰融汇的历史大变革中,文学批评观念和方法日趋多元化的总体态势,立足内蒙古文学创作实践,弘扬文学民族...
在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确立于20世纪30年代,以郑著《中国俗文学史》的出版为标志。40年代,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口述文学受到了中国学人的热情关注,成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发端。在这过程中,1918-1926年的“北大时期”、1926-1929年的...
在意识形态本性上,延安文学随着延安时期政治文化境遇的历史性转换,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标志,发生了一种毋庸置疑的深刻变化。我认为,在抗战时期“民族形式”论争中,...
首先,作品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它的题材不寻常。作者无疑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好,非常有价值,意义也很不寻常,振奋人心的题材。今年还是土尔扈特东归祖国236周年,这部书正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