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唐著名政治人物李德裕和舒元舆曾分别创作过一篇《牡丹赋》,两篇赋的创作时间基本相同,大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甘露之变”爆发之前的大和八年或九年暮春,并且这...
内容提要:《黄鹤楼》诗案,特指环绕唐诗经典《黄鹤楼》而产生的解读、臆改、纪事、座次、文体、蕴涵、诗艺、尤其是与李白相关诗作的比较等等的千年聚讼。参与的名家之多,唐...
内容提要:“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在理论层面,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带有明显的道德性和政治性。到了唐代,“音象”的地位获得凸...
内容提要:奏议文在秦代被视为“政事”,到了汉末、建安时期随着经学衰落,这一文体获得了独立地位,并得到了当时文学批评者的关注。由于汉代儒学占据思想的中心,儒生是奏议...
内容提要:“大兰王”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宋袁淑所著《大兰王九锡文》,文中之“大兰王”指猪,其意甚明,但何以“大兰王”称猪,则仍不甚明了。按“大兰”,即“大阑”或“大栏...
内容提要:重章叠调在《诗经》燕飨诗中较早兴起,其复沓的形式,与主宾间献酬往来的仪节进程、殷情致意的仪式主题正相吻合;重章叠调便于蕃衍章句、自由伸缩,且多与比兴手法...
中唐诗歌出现两大诗派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历代诗论一般都认为大历、贞元诗以近体为主,“务以声病谐婉相尚”。元和年间,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奇险派“奋起而追古...
王 燕 摘要:19世纪美国汉学家谢卫楼撰写的《曹操生平及时代概况》,是英语世界首次系统解读曹操形象的长篇大论。该文不仅将三国时代置于世界版图的历史框架,而且为曹操形象的...
陈维昭 摘要:清代的八股文论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沿着艾南英的尊朱辟王的方向发展,二是对八股文法进行细致、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尊孔崇经、尊朱辟王,是陆陇其制义批评的...
郭英德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作为清廷官修目录,无疑代表着官方的、主流的、权威的、正统的学术立场和学术观点。《总目》在语体与文体的双重含意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