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轻易对人承诺,大多是因为有所求于人;一个官如果到处宣传自己的承诺,大多是因为他还想继续向上爬。看一看曹雪芹笔下的贾雨村,就知道此言不差。 《红楼梦》第二回...
在读者心目中,林黛玉的身份首先是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子,虽有“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咏絮之才”,但人们对她的关注更多还是集中在她和宝玉的感情纠缠上。其实,在黛玉身上,还有非常重...
在《红楼梦》中,娇杏这个人物因作者对其着墨不多,故形象不甚鲜明,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有的读者认为这是个“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物”。那么如何看待这一人物呢?我们认...
《红楼梦》令人惊异叹惋的地方在于塑造了贾宝玉这个人物,在他身上,作者寄寓了丰富厚重的文化内蕴,理解贾宝玉,必须深入到这样的文化层面。笔者关于贾宝玉这个人物已经有过...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十分复杂的形象,在他身上寄寓着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痛苦思考和积极认识,他表现出的鲜明、强烈的罪感心理是其形象的一大特征。与一往文学人物不同,他...
在《红楼梦》评点史上,民国时期的王伯沆①评批《红楼梦》,无论从时代还是从评批的内容来说,大致堪称评点派最后的巨著,然而有关研究一直很少。王氏评点对《红楼梦》语言成就的分...
二十三年前,本刊社长周岭以红学家及央视版《红楼梦》编剧的身份参与遴选演员并给邓婕、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等全体演职员讲课;同时应邀给北影版《红楼梦》的全体演职员讲...
《红楼梦》第二回写贾宝玉说道:“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看似孩子话的“女清男浊”论,具有空前的杀伤力,其实质是...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耐人寻味的人物之一。他生活在温柔富贵之乡,锦衣玉食,饫甘厌肥,轻裘肥马,妖童美婢,应该说没有什么痛苦,可他却无故寻愁觅恨,动辄咳声叹气,仿佛...
《红楼梦》第二十回有一王熙凤劝架的情节,大意是: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仗着自己曾把宝玉奶大,倚老卖老,以“袭人见她来了仍大模大样坐在床上不予理睬”为借口,对袭人大搞“人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