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汾西方言宕江摄字的语音层次具有区别于汾河片中原官话和并州片晋语的典型特征。汾西方言宕江摄的所谓“文读”其实是本地形式,所谓“白读”其实是受汾河片中原官话影响而...
摘要:浙江省苍南县灵江镇的方言属于瓯江片吴语,共有8个声调,其中阳平和阴去在听感上基本一致,均可记为[ ]31。本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分析了苍南县灵江话的声调格局,发现阳...
摘要:湖南泪罗湘语里表所在、所从由的介词及表动作持续、状态持续的体貌形式依是否含有“使然”的语法意义而分为“在”和“到”“踮到”两套,两套形式的意义和用法有所不同...
摘要:本文对吴语宁波方言的指示词做一个初步的形式与功能描写:词根与语源、基本的语义、句法特点。宁波方言的指示词看似二分,“堂”表近指,“该”表远指,但事实上并非如...
摘要:仙桃方言中同时存在着复数标记“们”和“们俦[sou^1]”,“们俦”是由“们”与表类别义的“俦[sou^31]”连用构成的复合式复数标记,除了主要用于表达尊称复数概念外,还具有表达...
摘要:文章从语法意义、功能特征、对动词和形容词的选择性等方面对含山话中常用的“V/A唗之”构式进行考察,分析了“啶”的来源、语法化路径,并与其他语言社区的相应的词语...
摘要:文章首先利用已有文献材料和新的专题调查材料展示现代汉语方言中表“现在”义的“而今”一词的读音及用字情况,随后运用语音历史层次演变思路分析“而”和“今”的读音演...
摘要:通泰方言位于汉语方言官话和非官话交界处,方言过渡性特征明显。动词后附成分在该地区有两种,“叨”和“啊”,二者语音形式不同,来源也不同。“啊”来自于“附着”义的“著...
摘要:汉语方言中源于"给"义动词的受益格标记主要分布在官话区、徽语以及一些吴语、闽语中。双宾A式是"给"义动词演变为受益格标记的条件。"V给+Or+Ot"经过语用类推形成...
摘要:语音的不规则现象是观察语言演变的重要窗口,描写和解释这些例外的事实,是了解语言历史、归纳语言演变规律的重要途径。苗语川黔滇方言数词“十”,有三种音节形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