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大明征程1592—1600》:何处落尘埃

http://www.newdu.com 2023-03-15 中华读书报 黄睿钰 参加讨论

    千慧是擅长创作历史战争题材小说的女性作者。从二十五六岁起,她便开始酝酿撰写“大明三部曲”。2019年,千慧的首部长篇历史小说《两京烟云》出版,从明建文帝的角度切入,讲述“靖难之役”的故事。《大明征程1592—1600》是“大明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小说异于史书的最大差别,不是小说可以改编历史,而在于小说可以想象出未被文献记载的人物,以文学的视角让读者近距离感受历史。虽虚拟却生动的人物形象,更能让读者体会到战争对每个人造成的伤害。或许正因如此,《大明征程1592—1600》全书为群像式描写,既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大明的将领李如松、第二代戚家军将领骆尚志、日本的茶道大师千利休、朝鲜著名将领李舜臣等,也有虚构的小说人物——忍者伊藤苍健、阴阳师安倍龙一、朝日混血女医者金秀妍(山本奈奈)等。真实与虚构的人物同台,虽角色众多,却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在历史、人物的虚实结合之中,一场涉及中日朝三国的大仗在日方的野心下徐徐推进,而在战火之中,无论是英雄强者,还是无名小卒,每个人都如同微尘,被历史的洪流裹挟前进。同时,作者还生动解读了中日朝三国的风俗文化和军事演变过程,如日本的茶道文化、忍者文化、阴阳师文化,大明不同种类的火器、戚家军的鸳鸯阵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再现了这段传奇。
    在这宏大的世界历史舞台上,作者并没有将视线投射于“大人物”,相反,令人瞩目的皆是不屈的“小人物”,无论国籍。
    其中,最令作者揪心的实属沈惟敬。这个如尘芥般渺小的角色,却于诡谲的历史风云中维持着中日朝三国微妙的和平,而后又在一瞬间点燃了东亚版图之争的熊熊战火。他确实 是个“小人物”,既无知,又可叹。但偏偏是这个小人物,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三方将领,冒欺君之罪将战事拖延了整整五十天!且不论其初心如何,单看其胆识、谋略,又有几人能及?若将其置于战国时期,或许,他也能成为苏秦、张仪般的纵横家。可惜他生于明末。沈惟敬的“欺”和“瞒”背后,是大明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的暗中博弈,亦是历史洪流之下各类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凉。
    作者打通历史与文学的壁垒,以小说形式写就了这段历史,让每一个曾在战争中出现的人物复活于字里行间。于是,这场改变了东亚历史进程的战事以及为其献身的人物,不再是史书上两行冰冷的文字和枯燥的数据,而成为庙堂上的博弈者、江湖间的流浪儿。“嗟嗟古人心,乃与今日侔。”探索并解读影响历史进程的人和事,可以让我们窥探到当时的文化与政事,同时也能让我们对现在认识得更清晰。
    美中不足的是,小说中“北京城”的名称有待商榷。的确,明永乐元年(1403)建北京城,“北京”正式成为这座城市的名字,然而,自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于此后,北京便改称“京师”,直至清代。而小说故事发生于1592-1600年间,此时的北京早已改称“京师”,文中称其为“北京城”恐怕不妥。当然,瑕不掩瑜,写作过程中,作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如《日本战国史》《明代献俘礼考论》《壬辰倭乱时期战争体汉诗研究》等,尽可能地还原了历史现场,将其呈现在读者眼前。
    (《大明征程1592—1600》千慧/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