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耿翔:范墩子小说创作的三大背景

http://www.newdu.com 2023-02-19 陕西日报 耿翔 参加讨论

    范墩子的写作,与大多九零后青年作家的写作一样,他们以自己最为个性的表述,让文坛在看清他们的面貌时,也获得了一份惊喜。特别是他们写作的整体程度与年龄的反差,更让人吃惊。范墩子的小说集《虎面》或许无意识地点破了他已经呈现出来的写作状态。
    范墩子现已出版短篇小说集《虎面》《我从未见过麻雀》,并有小说见于《人民文学》,直至今天推出长篇小说《抒情时代》。他在文学之路上的快速、全面成长,不能不引出我们对文学的诸多思考。比如是时代、生活成就了他的写作,还是个性、天分成就了他的写作?从短篇小说,到中篇小说,再到长篇小说,这条作家需要时间来磨炼的写作之路,可以被年轻的作家们快速走完吗?特别是我们陕西前几代作家用生命积累的成为经典的写作经验,就是厚重的生活、苦难的体验、深刻的表达、神圣的使命,以及拼命的写作态度。
    可以说,走出大学之门不久的范墩子,甚至还未摆脱一个学生的样子,社会生活于他,不会是捅破一层纸那么简单。但他的《抒情时代》,依然给我们展示出了时代、生活中的女性杨梅。因此,在他们这一代作家身上,生活除过当下身处的现实,更多的是记忆,是感觉,是个人生命成长中那些被时间强烈地留下来,又被激情唤醒的东西。我以为,就他们目前展现的写作实力而言,深入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深入自己,深入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十几年的青春记忆。他们的写作,必须完成他们的“抒情时代”。
    正因为如此,我从对范墩子的一些思考中,看到了他写作的三个背景,或者说是他写作的三个优势。
    一是成长中的精神原乡。
    范墩子是我的同乡,永寿是我们共有的生命原乡。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它是走完关中平原,在地理上遇见的最初起伏的山梁,它在汉代甘泉宫的范围里,其中的明月山就是汉代名臣娄敬晚年生活的地方。我们村子的后边,就是唐代长孙无忌的墓地。汉代陆贾的墓,欧阳询遗碑,唐大司徒刘沔神道碑,都在范墩子生活的故土上。这是永寿从古至今的历史、人文脉搏,它跳动不止,从未停息。
    40年前,洪汉鼎在永寿度过了他人生最艰难、青春最苦闷、思考最活跃的时期,他在这里读书、思考、写作,完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翻译和著述,从这里考取研究生,成为当代哲学大家。著名诗人毛锜,在葬有娄敬的明月山完成了他的散文集《种金坪记》,把当代文学创作的种子、梦想,种在了永寿这块土地上。有这样的精神原乡,范墩子身上所显示出的梦想、写作活力、写作成就,就不难理解了。
    二是潜在的诗人身份。
    这是我在范墩子的写作中,最看重的一点,也是将来影响他的写作的最重要的潜质。范墩子是写小说的,或者,他还是写散文的,最近还写完了咸阳塬上的古陵系列。其实,他还是一位诗人,他的写作,应该是从写诗开始。我最早读他的诗,是某次作为评委,读到了一组很不一样的诗,评奖结果公布,才知道那组编了号的诗是范墩子写的。从那时起,我就把他归为诗人小说家,并以此观看他的作品。这不是一种理念的固执,诗人小说家,实在是文坛的一种不可忽视、不可低估的群体或现象。有着诗人基因的小说家,他们的写作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们引领着小说,走出一般的故事叙述,向着另一种不为我们所知的境界,做着文学更深层次的探索。参加过“青春诗会”的正宗诗人阿来、韩东、杨争光,他们的小说早已被文坛领略。文坛大家贾平凹,他的诗歌被视为试水文学创作的起点。起点即高点,他唯一的一部诗集《空白》,27年后还能再版。在他最新的笔记体小说《秦岭记》中,当读到这样的诗句“父母过去了/语言就是故乡/让我做石头,敲击我吧/敲击出火”,谁能不怦然心动?陈忠实七律诗《白鹿原》中“从来浮尘难化铁,十年无言还无言”,足见其古体诗的功力。
    范墩子把他写诗的能力转化到小说中去。他的小说,从故事、情节、人物、语言到架构,被赋予诗性的灵魂。诗性对小说的帮助,不是简单的语言情节的诗化,而是从空间至叙述,获得一种诗意的境界和格局。
    三是在阅读中丰富文学图谱。
    一个人有他的生命图谱,一个作家有他的文学图谱。文学图谱中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阅读。我们中的很多作家,由于阅读的局限,使自己的文学图谱在阅读层面上很不完整,单一、零碎的阅读,使很多作家的作品缺乏原创性。因此,丰富的阅读,会影响着作家写作的每一步。特别是完整的阅读,会及早遇到那些能打开视野、引导方向、调整审美的杰出作家,这对一个成长中的作家是非常重要的。我观察到范墩子经常阅读的新书,都是最新被关注的作家和作品。年轻人的精力,对文学的痴爱,让他有了如饥似渴的阅读欲望。这种海量的阅读,不断丰富他的阅读图谱,会把他的写作,推至一个更高的高度。
    最后,还是回到前面说的生活。记忆再丰富再深刻,都不及现实的丰富和深刻。当记忆中的激情沉静下来后,青年作家也会像陕西的老一代作家一样,面对自己的时代,面对自己的生活。等到告别“抒情时代”的写作之后,他们也会像老一代作家一样,把握住自己的时代,把握住自己的生活,为当代文学的长廊,留下自己最新塑造的,会被流传下去的文学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