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新时代中国儿童小说的形象新貌与主题新质

http://www.newdu.com 2022-12-09 文艺报 王家勇 参加讨论

    关键词:儿童小说
    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更多优秀作家开始跨界为儿童写作,以及儿童文学青年创作人才的快速成长,原创儿童文学日益呈现出观念革新与题材突破的可喜景观。学者王家勇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现状与趋势,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传统中辨析与阐释新时代中国儿童小说的形象新貌与主题新质,指出新时代儿童形象的塑造在对传统的继承中有创新与发展,儿童形象的英雄气质在儿童本位观念的烛照中更接地气,精神特质的代际传承使儿童形象的文化性格更为丰盈充实,贴近儿童真实本性的书写与对时代精神的积极弘扬,使得作家所持的儿童本体建构与身份确认的价值意识更为丰富与深刻。有关原创儿童文学呈现的新视野与新气象,近来也多有学者从作家个案或整体视野论及此话题,期待更多学人对创作新变作出积极的理论批评回应。 ——李利芳
    自2021年下半年始,《马兰的孩子》《金珠玛米小扎西》《琴声飞过旷野》《冷湖上的拥抱》和《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等作品在学界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儿童小说涉及原子弹实验、雪域戍边、抗战求学、石油工业以及生态保护等题材,虽不至包罗万象,但却几乎触及了新时代文学所观照的众多核心领域,特别是在儿童形象的塑造和主题内涵的呈现上,这些作品在中国儿童文学既有传统的基础上都有了可喜、可贵的新突破。
    新时代儿童形象中的传统因子
    当然,新突破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这个传统就是十七年和新时期儿童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类型和特征。十七年时期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因为实用主义教育观而带有了鲜明的教训性和功利性,像罗文应、张嘎、小荣和雨来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代表,也是几代中国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典型。由于时代历史的局限性,这些形象还很难深入儿童的本体特质和心灵深处,儿童的本体地位和自我身份的确认便只能交由新时期去完成。
    新时期以来,作家们开始观照儿童“内宇宙”的建构,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疗伤”到八九十年代对“个人”的关注,儿童小说对儿童形象的塑造渐渐形成了这样几个特征:第一,有个性、有主见,绝不人云亦云地盲从和轻信他人;第二,有胆量、有智慧、有问题意识,敢于挑战成人权威;第三,有忧患意识、有坚韧坚强的性格,也有在逆境中成长的能力;第四,有民主、法治、科学、创新、责任、服务等现代意识。经过数代作家的艰苦努力,儿童主体地位终于得以确立,成长也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自主性和自由性,这使得处于成长期中的儿童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和真实。
    近期的几部儿童小说在儿童形象的塑造上,对十七年和新时期的某些既有传统并未完全舍弃,比如《金珠玛米小扎西》中的戍边英雄小扎西、《琴声飞过旷野》中的革命儿童群像等;“马兰的孩子”“三江源的孩子”和“油田的孩子”在儿童形象类型上与以往的传统并无二致,这是中国当代儿童小说最为青睐的“宝贝”。当然,在儿童主体性的确认和凸显上,这几部新作也同样因循了传统,尽管这个传统并不“旧”。《琴声飞过旷野》等作品对儿童“个人”的寻找和塑造相比新时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但本质内涵仍然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儿童的自我参与和自由选择,于外在与内在世界的建构中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真正确立人的主体性。其实,这正是几代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不断努力的结果,保留这样的传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新时代儿童形象塑造的新气象
    除了对传统的保留外,近期的这几部儿童小说新作在儿童形象塑造上都展示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这也是学界非常关注这几部作品的原因所在。比如《琴声飞过旷野》《金珠玛米小扎西》中儿童主人公身上更接地气的英雄气质,《马兰的孩子》《冷湖上的拥抱》中在独特的代际关系里传承的精神特质,这些作品都非常难能可贵地为其中的儿童注入了真正的、真实的孩子气,这使得儿童形象塑造的新貌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儿童形象的英雄气质在儿童本位观念的烛照中更接地气。基于时代特征及对文学表达的需要,文学史中曾经塑造出一批英勇无畏的革命儿童英雄形象。与此相对应,近年来的新作对儿童英雄的精神内涵有拓展思考。比如徐贵祥的《琴声飞过旷野》中所塑造的拉倒、秋子、白儿扎等少年们,他们从戏班里的苦难生活到进入红军宣传队后的精神独立,再到最后成长为红军战士,作家似乎又在走一条革命儿童成长的老路。但其实不然,作家在作品中要突出的是文化教育对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正如作家自己所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英雄,不一定是战争英雄,也不一定是彪炳史册的英雄,只要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完美,给社会增加一缕阳光,他们就是英雄,平凡的英雄也是英雄。”所以,新时代儿童小说中儿童的英雄气质变得更加平和与踏实,对普通的儿童读者来说更具真实性和亲和力。其次,儿童形象的精神特质在代际传承中凸显。孟奇和杨飞的《马兰的孩子》讲述的是新中国核工业建设者用自己的血肉和生命所凝聚的“马兰精神”在下一代中的传承和延续;于潇湉的《冷湖上的拥抱》讲述了青海石油工人与他们的子弟在深度共情下完成了“石油精神”的凝聚与存续;杨志军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将小海一家三代人前赴后继保护三江源、追求人与自然互助共生的精神描写得感人至深。从代际传承的视角书写儿童的精神成长,使得儿童形象的文化性格更为丰盈充实。正如《马兰的孩子》中所言:“马兰精神,它是一种奋斗的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一种创新的精神,一种向上的精神。它需要继承和延续……更需要一代代人不停地注入和创新,这才是马兰精神的真正意义。”这些正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广大少年儿童应该具备的精神素质。
    总之,这几部新作中儿童形象所透射出的英雄气质和精神特质是以往作品中所未见的,英雄未必非得发光,精神确需传承与创新,这是符合儿童的本能天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是真正的“儿童本位”。
    儿童形象所承载的主题“新质”
    通过对这几部儿童小说新作中儿童形象的探析,我们看到了儿童形象塑造的与时俱进,而这些形象新貌的背后,也恰恰隐含着新时代儿童小说在主题表达上的独特新质。这些作品对成长有着更为贴近儿童真实本性的观照,对时代精神的弘扬更为主动、更加贴切,对儿童本体的建构与确认也更为深邃、更有担当。
    在这几部新作中,作家对儿童成长的观照显得顺其自然,不过多地以作家的主观意志或时代需要而去人为操控儿童主人公的成长轨迹,而是看重儿童成长的真实性与本源性,比如《琴声飞过旷野》,徐贵祥没有将拉倒、秋子等少年急匆匆地扔进火热血腥的战场去进行历练,而是让孩子们去享受难得的教育。作品中的教官叶晨霞等人也未充当革命引路人的角色,而是充分尊重儿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这在以往的同类题材儿童小说中是极为罕见的主题表达。
    另外,这些新作对时代精神的主题呈现也比以往要更加主动和及时。比如《马兰的孩子》中的核事业题材、《金珠玛米小扎西》中的戍边题材、《三江源的扎西德勒》中的生态保护题材、《冷湖上的拥抱》中的石油工业题材……更为深厚宽广的社会历史生活与重大题材进入儿童文学领域,体现出新时代儿童小说先进的文化视野与积极的责任担当。最后,这些新作对儿童本体的建构与确认其价值意识更为丰富与深刻。与新时期儿童小说更愿意通过彰显儿童的个性来达成儿童本体建构与身份确认不同,近来的几部新作在更加贴合儿童天然本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儿童主体性构成中“人”的精神生命的确立,当拉倒们有了自己的名字时的那份精神归属感,当马兰基地的孩子们望向英雄纪念碑时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当成为班长的小扎西喊出“每个兵都是一个界碑”时的责任感……作家们不约而同地将儿童对崇高情感的体验置于重要的位置,很显然,几位作家想要的不再是对儿童个性的张扬,而是深入儿童深层心灵世界,去建构一个个更为饱满、真实而又独立的时代新人,这与当下的时代主题密不可分。
    总而言之,新时代中国儿童小说无论是在儿童形象塑造上,还是主题内涵表达上都有了不同以往的新貌、新质,它们不再一味地功利迎合或标新立异,它们更愿意在与时代脉搏的共同跃动中去呈现新时代的儿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