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评论 >

小人物承载“国之大者” ——浅析蔡测海《父亲简史》的审美内涵

http://www.newdu.com 2022-12-05 文艺报 杨玉梅(侗族) 参加讨论

    关键词:蔡测海
    土家族作家蔡测海的小说创作深深扎根于湘西,生动展示湘西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与人性之美,其作品展现出湘西生活的轻盈与沉重、各色人物生命的欢喜与忧伤,演绎出湘西的风云变幻和社会发展变迁,构成了对沈从文笔下诗意湘西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为中国文学百花园增添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前段时间读到蔡测海发表在《芙蓉》杂志并被《小说选刊》转载的短篇小说《父亲简史》,很是欣喜。该作品简约勾勒父亲的一生,篇幅仅为12000多字,然而父亲形象所承载的社会生活的广度、情感的浓度和主题思想的深度,代表了蔡测海对文学的新思考与新感悟。
    小说开头有一句话:“父亲是氏族的标志性人物。”看似随意一说,其实是独具匠心、别具意味。从民间传统文化视角讲述故事,人物和故事便都有了历史感。小说接着讲祖父考举人落第和族谱记有东汉蔡伦造纸有功之事,虽是戏言或一种幽默,却把人物纳入了蔡氏家族漫长的历史长河。祖父是个秀才,在武陵山中过着平静的耕读人生。如此,小说故事发生的村庄就并非封闭落后的荒蛮野岭,而是充满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乡土中国的代表。作者有意无意地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高度审视湘西和武陵山区,蕴含着深沉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派。
    《父亲简史》没有鲜明的故事情节发展线索,而是拉家常般东拉西扯,看似随心所欲的漫谈,其实是精心营造的生活,是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父亲因勤劳肯干,由长工转身成为牛客的女婿。家境原本还算殷实,却因兵灾匪乱而不得安宁。官兵和土匪对射,流弹击中正在喝酒的外公,家里给外公办丧事,备好了酒席,却被几十个土匪大快朵颐。土匪走了,官兵也来抢饭吃,还说父亲通匪,把他吊在树上毒打。父亲备受欺凌,又在大年初一被前来抢劫的土匪暴打,几乎致死,幸亏吃了一个盗贼给的打伤药才幸免于难。日本侵华后,父亲又被征去帮日本人修来凤飞机场……从这一个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远在湘西的父亲及其家人所过的并非世外桃源的生活,他的悲苦人生映照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动荡与黎民百姓的苦难。
    小说接着讲述父亲那一代农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故事。一个称父亲为表姐夫的农民因无路可走而成为土匪,被称为“班长”。班长说他没抢过穷人,只抢过财主家一条裤子,主动要求被收编为志愿军,并带领被收编的土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部队从沅陵出发,大多数人都死在朝鲜战场,班长带领十多个曾经的土匪参加上甘岭战役,全班只剩下他和一个下半身被子弹打成肉浆、手掌被枪管烫坏、手指黏在一起的战士。班长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大巴掌”。复员后的班长带领农民劳动,挣工分、修水库。修水库也是战斗,人人都像战士一样投入工作。冬天修水库,父亲穿烂了自己编的18双草鞋,大巴掌则编织了200双草鞋。那是有霜有雪有冰的冬天,修水库的精神就是“胡萝卜精神”,每个人的手指脚趾都冻得像胡萝卜。班长的故事,深刻阐释了英雄来自民间来自人民的道理。也正是父亲这样平凡的普通群众,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伟大建设事业的点点滴滴,凝聚成为推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巩固和发展的磅礴力量。
    小说展示了父亲及湘西人民的人性之美。父亲身处乱世却一直保持一颗善良之心,他被土匪打得奄奄一息,可还留宿一个过路客,把他当贵客一样款待。不料过路客是个贼,偷走了新被子。盗贼拿着新被子去卖,被表舅认出后绑回村里,父亲却说被子是送给过路客的。父亲还提了一篮鸡蛋和两只鸡去看望在日军侵华时曾救他性命的韩国女护士,不过护士已经走了,因为日本投降了。父亲将跟着他辛劳一生的老黄牛视作亲人,从不打牛,老黄牛在41岁高龄时死了,父亲在一棵松柏树下挖了个很深的一个坑,把老黄牛埋了。
    作为湘西农民乃至中国农民的一员,父亲多舛的命运代表着父辈一代中国人的生命历程。这篇小说阐释的不但是父亲的简史,更是湘西发展史和中国奋斗史的缩影,是中国人的情感史和精神史。因此,父亲这样一个小人物其实承载着“国之大者”。当然,这些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蔡测海在小说中没有做出任何的说明和暗示,它们溶解在文字里、浸润在生活中,让读者自行从小说的人物和故事中品味出来。
    《父亲简史》的艺术特色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部作品发扬蔡测海短篇小说的叙事特色,语言朴素、自然、亲切、精炼,充满生命的张力和民间的智慧,生动传达出汉字的意境美与诗意美。如父亲因为爱讲“落后话”,敢于讲种卫星苞谷不好、讲密植不好、讲农药化肥不好,被贫下中农协会主席阿亮说是落后分子,要写检讨书。小说描写“我”和父亲的对话:
    我帮父亲写检讨书,越写越生气,对父亲说:“爹,你怎么不跟大伯去当红军?怎么要帮日本人修飞机场?你那时没想过,你以后会是我爹吗?”
    父亲什么也不说,只是吧嗒吧嗒地抽旱烟,口水顺着烟杆流下来。父亲抽烟从不流口水,他抽烟的架势和做农活儿的架势都可上教科书。人抽着烟流口水,就同牛羊这类反刍动物差不多了。
    良久,父亲吐了一口烟,他对我说:“儿子,我以前不知道,有一天我会是你爹。真的,我从未想过。”
    “儿子。”
    “嗯。”
    “儿子。”
    “爹。”
    这段对话简明利落,隐含着无边的沉痛与无奈,亦有幽默与深思。尤其是父亲与儿子最后简单的一呼一应,可谓一字千金,情深意切,回味悠长。这样的句子在小说中俯拾即是,通篇充满了生活和生命的内涵。《父亲简史》言近旨远,给人惊喜,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