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将军台》:后军营时代的亮丽人生

http://www.newdu.com 2022-05-31 文艺报 陈涛 参加讨论

    关键词:刘世芬 《将军台》
    一位将军,退休后放弃优渥的生活,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返乡,并用18年的时间将家乡的荒滩野岭变成漫漫林海。这位将军名叫张连印,退休前是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从进入部队开始,他在外漂泊了近40年。在他58岁时,回乡种树的念头进入他脑海中,成为抹不去的执念。他的事迹的确非常人所敢想、敢做并且能做成之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在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台》中,作者刘世芬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时代楷模以及他所带给我们的感动与震动。
    何为“时代楷模”?时代楷模都是充分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和中华传统美德,并具有很强时代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他们的道德情操高尚,事迹厚重感人、影响巨大,对他们的书写既容易又困难。之所以说容易,是因为他们大多有着丰富曲折的生活经历,这些素材转手即可用于人物形象的展示塑造;之所以说困难,是因需要作者在面对书写对象时,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平实,不过分拔高、过度煽情,不过于矫饰,这是第一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外还需要通过不断地追问与思索,揭示出人物内心未曾示人的幽微,从而让人物骨骼有力、血肉丰满。
    《将军台》写的是一位将军,面对他的抉择,每个人都会问一句“为什么?”其实不仅读者不理解,他的家人朋友甚至是家乡的村民也不理解。儿女认为他辛苦半辈子了,退休了就该好好休息,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亲戚则对他充满期待,希望他带领大伙儿进入市场闯荡一番,让一直贫穷的家族振兴;而村民甚至认为,他如此选择,如果不是谣言那就是别有所图。
    张连印之所以选择回乡种树,源自他从小对树的喜爱、对故乡左云县的深厚感情:“我喜欢这片土地,它苦难深重但雄浑广阔,有厚重的历史感……”面对家乡仍旧遭受恶劣气候困扰的现状,他不忍心再看乡亲们过着“喝风吃沙”的日子,所以才有了“我必须回家乡种树!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儿事”这样掷地有声的言语。
    在众人看来,张连印认定的事情即使不被认同也要坚定地走下去。从毅然做出这个决定到之后面对各种困难时的不屈不挠,都体现了张连印的军人本色。作品中并没有过多强调他的军人身份以及功绩,在作者看来,他的军装虽然脱掉了,但是其本色依旧,作者将人物还原为一个褪去光环的普通人、一个“老农”的定位进行描写,在他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平凡中凸显其精神的伟大。
    一个人的伟大从来不是顺顺利利造就的,他需要不断面对困难并且克服困难,从而不断地提升认知、实现内心的升华。张连印遇到的困难不少,总的来说可以归为三个阶段。首先,回乡种树是理想,是好心,但好心是否就一定会做成好事?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反哺家乡的游子而言同样如此。左云县的荒山野岭是有“归属”的,所以即使“出发点再美好、高尚、无私,县、乡、村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树也种不下去”。直到这时张连印才明白,这“绝不仅仅是花钱、义务植树的问题,要想把一棵树栽到山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不仅要交承包费,还要注册公司、建立基地等等。面对这些,张连印给自己“约法三章”,即违反政策、影响人民利益、群众不满意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他能做成事、做好事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当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种植的时候,真正的困难来临了,最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知识与资金的匮乏。于是,他必须不断地学习、实践,频繁地四处跑、咨询专家,学习有关知识和办法并请专家帮忙。在种植过程中他总结出了10个步骤,这也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得来的宝贵经验。资金方面,种树18年的过程几乎等同于借钱的历程。为了筹措资金,他不仅用光了家中积蓄,还“找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融资;找战友,找同学,动用了自己所有能动用的私人资源;跑银行找担保”。在这个阶段,作者写出了张连印的许多可贵品质,譬如不断学习的执著、极度“抠门”的节约,还有种树时的身先士卒以及珍惜时间、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对村民百姓始终如一的体恤与诚信等等,这些细节极大地丰富、完整了人物形象。
    最后,当这个退休老兵以军人的血性和意志在植树造林的战场上取得成功的时候,却能不要林权、不要地权,慨然而退,将自己近20年的心血无偿交还给集体。这看似困难的事情在张连印的身上却如云淡风轻一般,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一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与时代担当。
    的确,“世人大多只管欣赏绿树成荫、松涛林海,又有多少人会去深究一棵树从栽下去到成材的这段长征呢?”对张连印而言,一棵细小的树苗从远方来到左云,从移栽再到躲过风干、羊啃、火烧,最后长大成材,他所付出的心血定是难以想象的。但就是这样一件艰难的事情,他坚持了18年,这种毅力与意志、这种顽强与担当已经很难再用简单的言语去赞美和致敬了。在脱去军装的“后军营时代”,他给我们展现了一段极其亮丽的人生。此外,作为一个时代楷模,他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不仅体现在张连印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改造,还体现在他对周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中。在作者看来,张连印身上是有“磁场”的,这强大的磁场吸引了无数追随者,并在接下来10多年的工作中影响到许多人的人生观与生活观。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这些影响不仅是对张连印身边的家人、朋友、下属而言的,对每一个读者而言,他的事迹与精神也有着同样的教育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