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儿童绘本是如何诞生的?应该如何挑选?

http://www.newdu.com 2022-05-31 北京晚报 彦晶 参加讨论

    关键词:绘本
    
    1932年《儿童生活漫画》,丰子恺主编
    儿童节将至,给孩子的礼物是否有准备好?它是一个精美的玩具,一次期待已久的旅行,还是一套他们心心念念的绘本呢?据媒体报道,2020年,京东图书销售绘本的交易额已首次超过了儿童文学,成为该电商平台最大的童书品类。
    对中国的儿童而言,绘本(又名图画书)是一个舶来品,但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儿童绘本已成为了我国童书市场上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和流行读物,“润物细无声”地进入了千万儿童的生活中,成为与他们朝夕相伴的朋友。
    “发现”童年:诞生儿童绘本
    17世纪之前,人类社会还没有“童年”的概念。因此,绘本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真正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绘本却要到1658年才出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世界图解》被认为是儿童绘本的开端。虽然《世界图解》只是一本教科书,但它尊重孩子的人格,利用孩子们的心理,巧妙地把世间万事万物以不同的主题分散到一百五十篇图文并茂的短章中。出版后,符合儿童认知趣味的《世界图解》很快便风靡欧洲,大诗人歌德曾说过,这是他幼年最喜爱且对他影响最深的一本书。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绘本在19世纪逐渐走向了繁荣时期。有“现代图画书之父”之称的伦道夫·凯迪克就诞生于19世纪,他创作及绘制了大量亲近市民的儿童故事书,如《伦道夫·凯迪克图画与歌谣集》《布雷斯布里奇庄园》《伊索寓言与现代实例》《挽歌:哀悼女性典范玛丽·布莱兹夫人》等。今天世界儿童绘本奖项之一的凯迪克大奖,便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英国绘本画家。
    绘本发展进入20世纪后,毕翠克丝·波特的“彼得兔”系列绘本,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绘本之肇始,“彼得兔”整个系列充满了浓浓的英式乡村风味,画风轻灵简易、淡彩晕染。波特首次将孩子们的日常世界与幻想世界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如梦似幻的图画世界。“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解释过,“图画书不是图画加上文字,而是图画乘以文字”。文字和图画共同创造的,是一种诉诸视觉和想象力的叙事样式,文字和图画就像是细线和珍珠的搭配,共同构成了一串“珍珠项链”。有时候,即使书中没有一个字,也可以全用图画来表现故事内容,这便是绘本有别于“有插图的故事书”的地方。
    20世纪50年代,绘本从欧洲传入亚洲,首先在日本形成了一股热潮,在中国的引进还要晚至21世纪初。不过,其实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周作人就提出了“发现儿童”的观点,指出“儿童同成人一样地需要文艺”。丰子恺后来更是公开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
    1922年,由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儿童世界》是中国第一本真正面向儿童的期刊,其中刊载的“图画故事”栏目,可视做是中国儿童绘本的萌芽。1931年6月15日,儿童文学期刊《儿童杂志》创刊,并推出有陈之佛、丰子恺等谈图案和生活漫画的《儿童艺术专号》。此后不同年代陆续问世的国内原创绘本作品,如华君武创作的《大林与小林》、杨文秀的《小医生》、陈永镇的《小马过河》、柯明的《金豆儿,银豆儿》、刘巨德的《九色鹿》、陈秋草的《小蝌蚪找妈妈》等,都是与欧美、日本绘本相较毫不逊色的佳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
    美与想象:来自童年的力量
    一个人的阅读习惯是在童年培养的。在孩子能够认识文字符号之前,站在儿童的角度、描摹孩子眼中世界的绘本就是他们的“好伙伴”。
    绘本应该如何挑选?首先,图画的叙事性要好,即使拿掉文字也能读懂。不过,也有一些光看图会颇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故事,它们的想象力离奇、关注点跳跃,却经常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比如凯迪克奖得主大卫·威斯纳的《海底的秘密》,讲的就是一个小男孩在海滩上捡到一架照相机的故事。他将相机中的底片拿去冲洗后,看到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海龟背上的城市、巨大的海星岛、坐在沙发上看书的章鱼等。威斯纳并非企图告诉孩子海底真正的模样,他只是希望孩子能葆有这份纯净的想象力。正如松居直曾说的那样,“通过图画读懂故事……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图画书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一本好的绘本,可以没有文字,但图画必定包含着丰富的细节。“深知孩子们眼力的老练的画家,常常会在图画书中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小花招’。他们时常不经意地画些有着某种含义的东西,读者发现不了也没关系,也许不一定有谁会发现。那么,谁会发现呢?画家独自暗笑着。”([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例如,英国绘本画家艾莉森·简在《数字的挑战》中就暗藏了玄机,这本书的文字部分只有1到10再回到1这几个数字,每个对页对应一个数字。在“4”这一页:小女孩睡的床有4层床垫,墙上画着4头鹿,地板花纹是4边形,桌上的盘子里有4只梨……大人往往注意不到图画的细部以及微小的变化,而专注于图画的孩子却总能一眼就敏锐发现。绘本培养了儿童观察、推理、探究的能力。
    一本好的儿童绘本,往往也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在文字上,有的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或诗歌,如布莱恩·威尔史密斯的《一个孩子的诗歌花园》。在图画上,几乎所有的绘本作者都接受过严格专业的艺术教育。文字与图画共同叙事,由对开的页面展现场景,靠翻页呈现戏剧效果,它中间的律动与节奏,提供了一种代入式的,时间、空间上的快感。艺术价值高的大家之作或关于古典音乐艺术修养的专门绘本,都能够在孩子心中播下美的种子,使他们获得发现美的眼睛。
    绘本帮助儿童理解生活,但生活中并不总是只有美好和愉悦。困境、忧虑、疾病,甚至死亡同样是儿童必须面对的人生一课。如日本绘本历史上第一次讲述死亡的《活了100万次的猫》,以及《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等,都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生命的轮回和爱的真谛。
    阿多尼斯在诗中曾说,“童年是你忍受暮年的力量”。人在童年时期获得的力量,也许就是那一点珍贵的想象力与赤子之心。世事变迁,稚气不再,但想象力乘风飞翔,能将人带至美丽的远方。
    成年人的桃花源
    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中写道,“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孩子。可惜只有少数人记得这件事”。其实,“读图”也远不是专属儿童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当今社会更是早已进入了“读图时代”。
    许多优秀的儿童绘本同样适合成年人,毕竟理解“爱”这件事,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在学习的功课。亲子共读时,大人可以试着变小、再变小,回到孩子的状态,一起享受绘本之乐。日本的写实报道作家柳田邦男,便是在六十多岁时,重新发现并再度接触绘本。这位头发花白的绘本迷,从中得到了许多滋养与感动,从此便不遗余力地四处推广,呼吁成年人也一起加入。
    当然,也有许多专门适合成年人阅读的绘本。比如国内绘本画家天然的《生活蒙太奇》,就是一部充满了奇妙质感的作品。那些在普通人看来平淡无奇的日子:晒在午后三点的阳光下,雨天一个人读书,抬头遇见初雪……单独静止的画面,在作者笔下变成了充满故事感的连续绘画,仿佛一部生活电影的蒙太奇,能让人迅速从焦躁的状态中静下来,体味生活的细节之美。此外还有莉兹·克里莫的《你今天真好看》《一见你就好心情》,谷口治郎的《悠悠哉哉》等。
    从最近成年人争相抢购肯德基儿童套餐中的“可达鸭”玩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童趣与玩心,也许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在儿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成年人不妨也做回儿童,在阅读绘本中找到快乐,获得治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