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徐锦庚《望道》:生动记述《共产党宣言》的中国足迹

http://www.newdu.com 2022-05-25 光明日报 陈涛 参加讨论

    关键词:徐锦庚 《望道》
    作为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有着广泛的覆盖面与影响力,长期以来,对《共产党宣言》的阐释解读多停留在政治与学术领域。徐锦庚的报告文学《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是从文学角度的一次叙写。作品对《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与传播进行了系统考证,厚植于党史,有较强的政治性与学术性,同时文笔优美生动。作品生动记述《共产党宣言》的中国足迹,以文学生动呈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化的过程。
    作为书名,“望道”二字,可作名词,取自陈望道之名,有指陈望道之意,也可作动词,指的是以陈望道为代表的早期知识分子在寻求真理、救亡图存的“望道”之旅,以及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形象展示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如何以文学方式处理这种重大历史题材?如何处理好文学性与政治性的融汇呈现?这不仅是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读者在阅读之初会思考的问题。
    刚拿到这个作品时,我在想象作者的处理方式,这背后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期待。期待什么呢?我想,主要有这些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究竟是在何种背景下产生的?作为共同执笔者的马克思与恩格斯以怎样的内心状态完成了这部作品?它是如何在中国一点点被介绍、认可,然后经典化、中国化的?作为首位将《共产党宣言》介绍至国内的译者,陈望道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性格、成长经历如何?为何首位中译本的译者是他?《共产党宣言》与当时中国社会如何建立起千丝万缕的关联,并且如何在早期党员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让他们体会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并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变成终身追求?
    《望道》对这些问题大多都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回答。作者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交往写起,引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又从国际形势转入国内形势,紧紧围绕《共产党宣言》这条主线,生动展示了这本只有56页的32开小书,是如何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点燃新的希望之火,如何影响了一群“望道”们,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群“望道”们又如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并且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不断从中汲取养分。
    文学是人学,总归要落实到具体的一个个人物上面。作者刻画了一群内心充满信仰、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群像,写出了他们的激情与执着,写出了他们默默平凡的伟大。作品中的不少场景描写感人至深。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间隙,周恩来与陈望道交谈,周恩来问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印本找到没有”,陈望道无奈地摇摇头说“没有”。周恩来轻轻叹口气,“长征的时候,它是我的贴身伙伴呵。本来还想再看一眼,看来这个愿望无法实现了。”陈望道也叹口气:“我寻访多年,一直没有消息。我已经老朽了,恐怕满足不了总理的愿望了。”两位老人无言以对,默默地坐着,显得失望而无助。的确,这也如作者所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
    《望道》虽是一部文学作品,但是里面不乏各种的考据与考证,作者在翔实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合乎逻辑的评判。此外,书中还对《共产党宣言》的各种译本进行了梳理,除陈望道译本外,还有华岗译本、成徐译本、陈瘦石译本、乔冠华译本、博古校译本、莫斯科译本等,作者逐一分析点评,也体现了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但不管是何种译本,《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不仅是划破旧时代夜空的那道闪电,更是照耀新时代航程的永恒灯塔”。
    (作者:陈涛,系中国作家网总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