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净化游戏文化,提升游戏审美功能

http://www.newdu.com 2021-10-25 文艺报 张洪亮 参加讨论

    近段时间,中宣部约谈了腾讯、网易等头部游戏企业,强调游戏行业应自律自省,共创风清气正的游戏产业生态,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作为呼应也迅速推广,如今任何用户登录游戏皆要实名注册。有关部门出手整顿,是因为近年来游戏市场乱象众多。一些游戏以简单粗暴的营利为目的,视觉上粗制滥造,内容无聊低俗,但又十分“氪金”,或是塞满广告,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在游戏已经日常化的时代,应呼吁和鼓励本土游戏企业和工作室推出更多优质的、高审美价值的游戏作品。
    曾经较长一段时间里,电子游戏被视作一种逃避现实、不负责任的内容,深度玩家被认为是孤僻的、幼稚的亚文化群体。但如今,随着游戏的种类丰富多样,辐射范围也非常广,它已经日常化,成为与听歌、看电视一样寻常的休闲娱乐方式,如今,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都至少有一款游戏APP,游戏覆盖的年龄段也已非常广泛,新生的“Z世代”已把游戏当成了社交软件一样寻常。许多青年群体不仅不会因为沉迷于游戏而脱离现实,反而强化了游戏与现实的交互,并且通过游戏来延伸现实社交。“吃鸡”、王者荣耀都有明显的社交属性,而近两年大火的“剧本杀”游戏,年轻人将其视作交友的工具,输赢几乎不值一提。把游戏视作洪水猛兽、“电子海洛因”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日常化语境中的电子游戏应如何提升美学内涵,从而给用户以更优质的审美体验。
    优质的游戏能给人以不亚于阅读小说、观看电影的审美体验。游戏让人暂时从生活的节奏中抽离出来,沉入一种更为美好纯粹的心灵世界中,这与审美的机制是一致的。德国美学家席勒曾为广义的游戏正名,他认为,人之中存在着两种冲动,一种是“感性冲动”,另一种是“形式冲动”,前者构成了人的局限性,后者使人追求永恒真理,而二者的结合形式则是一种“游戏冲动”。“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最广义的“美”,是实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的统一,这种统一使人性在其中圆满完成,因此,席勒提出“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也就是说游戏中的人既感受得到肉身的局限性,又能追求精神上的永恒。在席勒这里,“游戏”显然是囊括了文学和艺术的,是一种广义的审美,席勒的观点无疑为游戏赋予了重要的地位。荷兰文化史学家赫伊津哈还将诗歌与游戏相提并论,指出“诗,在其原始的文化生成习性上,毫无疑问源于游戏并生成为游戏——神圣的游戏;然而,甚至在其神圣性上,它也总是接近无拘无束、愉悦和欢闹。”也是在说,游戏和文学艺术有高度相似性,在游戏中人们的灵魂得以自由、愉悦和陶醉。
    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是人们公认的八大艺术形式,而随着越来越多成熟优质的电子游戏的诞生,电子游戏被称作“第九艺术”。电子游戏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制造虚拟的真实。从优质的游戏中,玩家将会获得新的世界体验,也能激发出新的思考。
    优质的电子游戏体现在多重层面。有些游戏的界面设计,视觉观感优美、制作精良且富于原创性。例如游戏《万民四末》的界面设计采用了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风格,《茶杯头》采用了上世纪30年代的动画风格,《见证者》打造了一座优美的花园,玩家可以自行掌握节奏在其中“漫游”,每一处景色都惊人赞叹。这些高分的美术设计,给用户以充足的审美愉悦感,让人从日常的冗余中抽离出来,沉浸在美好的精神乌托邦。有些游戏则拥有精彩的构思和出色的叙事,《伊迪斯芬奇的记忆》《去月球》《白门》等游戏文学性十分突出,或现实与回忆双线叙事,或回忆与梦境虚实结合,随着游戏的深入,谜底徐徐揭开,游戏结束时,仿佛玩家与主人公共同度过的一段人生也随之结束,令人意犹未尽。还有的游戏寓教于乐,将对历史事件、社会现实以及生存哲学的反思植入了游戏当中,具有相当明显的教育意义。例如俄罗斯游戏《心房颤动》、本土游戏《烟火》等,在剧情中讨论了死亡、封建、教育等问题。玩家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对这些宏大、抽象的概念产生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知,从而获得了对社会和哲学问题的全新体验和思考视角。这些都是高审美取向的游戏作品。
    目前,电子游戏市场良莠不齐,低劣游戏疯长,版权乱象频发,应积极鼓励有高审美价值、传递正能量的游戏作品创作。游戏作品的美学层次,与游戏玩家的审美水平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生长的,今天的玩家早已不会被游戏牵着鼻子跑,相反,会积极利用反馈渠道与游戏工作室沟通,甚至要求游戏作出调整。例如前段时间手游《江南百景图》就被迫作出调整,删除了游戏中魏忠贤、秦桧、汪直等历史人物,这次事件反映了新一代青年玩家对国家认同、历史站位等要素的高度敏感,对游戏的意识形态问题也有较为深入的思考。游戏玩家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偏好正在反向影响着未来游戏的创作,新一代玩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为发展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优质本土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土壤。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