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摘要】陈晓姣:河南获嘉方言的儿化韵

http://www.newdu.com 2021-04-16 今日语言学 陈晓姣 参加讨论

    获嘉方言处在豫北晋语向中原官话过渡的地带,与邻近的新乡县、修武县、辉县、武陟县方言同属豫北晋语,东南接壤的原阳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
    贺巍(1989)对获嘉城关、中和两地的儿化韵有详细报道。我们于2017年对获嘉县包括城关、中和在内的27个方言点及邻近县市的6个方言点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方言的儿化韵形式丰富,从修武、武陟方言到获嘉方言,再到新乡、原阳各方言的儿化韵呈现出整齐的过渡性特征。
    壹 儿化韵的类型
    钱曾怡(1995)总结汉语方言儿化分四种类型:元音卷舌式、舌面元音式、鼻辅韵尾式(鼻化元音式)、边音韵尾式。元音卷舌式、舌面元音式、边音韵尾式儿化在获嘉方言中都有分布,一些方言点也存在鼻化元音的儿化形式,但与钱文所说“鼻化元音式”的性质有本质差异。钱先生所举金华方言儿化韵的例子中,阴声韵和入声韵儿化后也产生鼻化,是“儿[n]”缀跟前面音节融合的结果。获嘉方言只有后鼻音韵尾的基本韵儿化后产生鼻化,阴声韵和入声韵的儿化形式没有鼻化,而且从共时层面也看不到“儿”音对韵母的影响。由于获嘉方言这种儿化韵的表层形式也是主要元音鼻化,本文也采用“鼻化元音式”的说法。
    1.1 整体比较
    自西向东选取黄堤镇西马厂村、徐营镇望高楼村、城关镇东城后村、亢村镇夹河村4个代表点进行对比。从地域上看,这4个代表点兼顾了获嘉县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有处在过渡地带,也有行政区划曾经归属不同的方言,最重要的是,以上各点能够反映获嘉方言儿化韵类型的四种典型特征。
    1.2 各点情况
    (1)黄堤话儿化韵
    黄堤镇位于获嘉县西北部,以西马厂村为例,儿化韵有18个,分别是舌面元音[ɛ iɛ] [ɯ iɯ uɯ yɯ] [ɤ iɤ uɤ yɤ] [əɯ iəɯ uəɯ yəɯ]和鼻化元音[ɛ̃ iɛ̃ uɛ̃ yɛ̃]。儿化韵类型与之相似的方言点集中在获嘉西部。
    (2)徐营话儿化韵
    徐营处在舌面元音式儿化和卷舌元音式儿化的交界过渡地带,以望高楼村为例,同一个基本韵可以对应两种儿化韵(包括增生闪音的儿化),通常舌面元音式儿化和带闪音的儿化不会同时出现。望高楼村的儿化韵有29个,包括卷舌元音[ar iar uar] [ɤr iɤr uɤr yɤr] [ər iər uər yər] [ãr iãr uãr] [ɤ̃r iɤ̃r uɤ̃r yɤ̃r],舌面元音[ɤ iɤ uɤ yɤ] [əɯ iəɯ],带闪音的儿化[ɽɤr yɽɤr] [ɽor] [iɽər uɽər]。具有相似过渡性特征的地区处在获嘉西南部。
    (3)城关话儿化韵
    城关话有两套儿化韵,一套是卷舌元音式儿化,一套在卷舌的基础上带闪音或边音韵尾。以东城后村为例,儿化韵有43个,包括卷舌元音[ar iar uar] [ɤr iɤr uɤr yɤr] [ər iər uər yər] [ɐr iɐr uɐr yɐr] [ãr iãr uãr] [ɤ̃r iɤ̃r uɤ̃r yɤ̃r],带闪音的儿化[ɽar iɽar] [ɽɤr iɽɤr uɽɤr yɽɤr] [ɽər iɽər uɽər] [ɽɐr iɽɐr uɽɐr yɽɐr] [ɽãr iɽãr] [ɽɤ̃r iɽɤ̃r uɽɤ̃r yɽɤ̃r],带边音韵尾的儿化[iərɭ yərɭ]。增生闪音的现象存在新老差异:老年人能说两种儿化韵,通常闪音和边音在一些韵类随机出现;年轻人不会说这类儿化。儿化韵类型与之相似的方言点分布在获嘉中部大部分地区。
    (4)亢村话儿化韵
    亢村镇位于获嘉县东南部,以夹河村为例,儿化韵有29个,分别是卷舌元音[ar iar uar] [ɤr iɤr uɤr yɤr] [ər iər uər yər] [ɔr iɔr] [or ior] [ãr iãr uãr] [ɤ̃r iɤ̃r uɤ̃r yɤ̃r],带闪音的儿化[iɽar] [ɽɤr iɽɤr] [ɽɔr iɽɔr] [iɽãr],带边音韵尾的儿化[iərɭ]。儿化韵类型相似的方言点主要集中在获嘉东南部的亢村镇。
    贰 获嘉儿化韵的分布
    2.1 分布类型
    根据不同儿化韵类型分布情况,可分为单一型和混合型。
    (1)单一型
    只有卷舌元音式儿化。这种儿化形式在北方方言中较为常见,例如:“腊八[par]”“瓦盆[phər]”“豆包[pɤr]”“水桶[thuɤ̃r]”等。
    (2)混合型
    ①卷舌元音式/闪音+边音韵尾
    指卷舌元音式儿化和带闪音或边音韵尾的儿化混用的类型。闪音、边音韵尾是卷舌儿化的伴随动作,二者通常存在于一个儿化韵系统中,多数情况下,基本韵[i u y]对应边音韵尾式儿化,其余对应带闪音的儿化。两种儿化韵的发音特征不同,发闪音时,舌尖在上腭一闪而过,空气由口腔送出,如“菜苗[miɽɤr]”“指头肚[tɽuər]”;边音韵尾是舌尖停留在上腭,空气从舌头两边送出,如“小妮[ȵiərɭ]”“小毛驴[lyərɭ]”。极个别情况下基本韵[iy]能对应闪音和边音韵尾两种儿化韵形式,由发音人随机发出,如“水滴[tiər/tiɽər/tiərɭ]”。
    ②舌面元音式+鼻化元音式
    舌面元音式儿化有[ɯ iɯ uɯ yɯ] [əɯ iəɯ uəɯ yəɯ] [ɤ iɤ uɤ yɤ] [ɛ iɛ uɛ]四组,通常主元音是中高元音的基本韵(如[ɿ ou])对应儿化韵[ɯ] [əɯ]组,如“树枝[tsɯ]”“门口[khəɯ]”;主元音是中低元音的基本韵(如[a ɛ]),对应儿化韵[ɛ] [ɤ]组,如“刀把[pɛ]”“铁蛋[tɤ]”等。鼻化元音式儿化和舌面元音式儿化在一个儿化韵系统中,有舌面元音式儿化的方言,基本韵[aŋ iaŋ uaŋ əŋ iŋ uŋ yŋ]对应鼻化元音式儿化[ɛ̃ iɛ̃ uɛ̃ yɛ̃],如“菜帮[pɛ̃]”“小羊[iɛ̃]”等。
    ③卷舌元音式/舌面元音式
    指舌面元音式儿化和卷舌元音式儿化混用。徐营镇望高楼村大多使用卷舌元音式儿化,发音人有一部分儿化韵是舌面元音式儿化和卷舌元音式儿化交替使用,没有明显规律,如果让发音人重说一遍或强调一下发音,就会发卷舌元音,例如“纸条[thiɤr/thiɤ]”“门口[khər/khəɯ]”等。
    2.2 地理分布特征
    获嘉方言的儿化韵主要呈现出以下分布特征:
    按照儿化韵是否卷舌,由西向东分为两类:中部和东部大部分方言主要是卷舌元音式儿化,西部徐营等方言主要是舌面元音式儿化;儿化韵类型在地理上呈现过渡性特征,特别是在舌面元音和卷舌元音式儿化接触的地区出现了两种儿化形式混合使用的情况;另外,获嘉方言儿化韵类型由西到东逐渐变得丰富。关于儿化有闪音的现象,其他方言也有过类似报道(李宇明 1996,史艳锋 2013,段亚广 2018等),多集中在获嘉以北和以东的豫北晋语和中原官话地区,这些地区的儿化韵属于卷舌元音式儿化,分布情况与获嘉方言带闪音的儿化分布走向相似。可见,获嘉方言儿化韵的多样性与方言间的接触存在一定关系。
    叁 与周边方言的比较
    获嘉及邻近方言的儿化韵大致有三种组合关系:首先,获嘉黄堤方言与修武、武陟方言的儿化韵一致,主要有舌面元音式和鼻化元音式两种,二者属于一套儿化韵系统,是互补关系,反映出儿化韵的系统性特征。其次,获嘉徐营的儿化韵主要是舌面元音式儿化和卷舌元音式儿化混用,这种儿化韵组合关系体现了语言接触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最后,获嘉城关、亢村同新乡、原阳的儿化韵大致相同,主要表现为卷舌元音式儿化同带闪音或边音韵尾的儿化混合使用。闪音和边音韵尾的关系比较复杂,在获嘉大部分方言中互补出现,这种组合关系既体现了发音机制对语音的影响,又体现出儿化韵语音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段亚广 2018 河南登封方言的儿化闪音,《方言》第1期。
    贺巍 1989《获嘉方言研究》,商务印书馆。
    李宇明 1996 泌阳方言的儿化及儿化闪音,《方言》第4期。
    钱曾怡 1995 论儿化,《中国语言学报》第5期,商务印书馆。
    沈明 2006 晋语的分区(稿),《方言》第4期。
    史艳锋 2017 豫北晋语的儿化,《语言研究》第1期。
    王洪君 2014《史语言学方法论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商务印书馆。
    赵日新 2007 中原地区官话方言弱化变韵现象探析,《语言学论丛》第36辑,商务印书馆。
    支建刚 2012《豫北晋语语音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论文。
    原文刊于《方言》2020年第1期
    作者简介
    
    陈晓姣,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讲师、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在《方言》《华中学术》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完成教育部国家语委科研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1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