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2021年03月02日08:51

http://www.newdu.com 2021-03-02 中国青年作家报 绿窗 参加讨论

    关键词:童年 《煤城里奔跑的童年》
    安若水说,那个城,回不去了。但她下笔更深,近十万字的小说带我们闪回到20世纪70年代,东北煤矿棚户区的童年生活。她满怀激情淘出煤矿工人大家庭的温暖、诚挚与坚韧,也攥紧孩童眼里珍贵的友谊,充斥着草木之真与星辰之美,值得细细品味。
    《煤城里奔跑的童年》是成长故事,既有那个年代的普遍性,也有煤城背景的独特性。若我来拍电影,我愿意用一个超长镜头表现“红纱巾”桥段。透蓝透蓝的天,黝黑色的巨大煤堆,街道一家家棚户毗邻,旧而整洁的衣服一色黯淡,突然小霞的红纱巾来了……
    
    那抹红像初日、霞光、宝石,亮坏一群小姑娘的眼睛,而小霞大方地摘下来,允许主人公安格戴上纱巾。
    美丽的安格,因而更显得明眸皓齿,烂漫生辉。小霞任她戴着在路上奔跑,风微尘软,痒痒的搔着脖颈,她咯咯笑着。世界都是她的,煤城、长春、外面的山河都是她的,风悄悄吹开了纱巾,飘到空中,一步步退远了。她依旧在奔跑,痒痒的感觉还在,那是公主的傲娇笑容还在。
    红彤彤的、带着梦想希冀的奔跑状态,那种蓓蕾初绽般炸裂的美,就是我眼里黝黑色的繁华年代。
    那一刻我想让那种美永恒定格,但转瞬间她就感觉世界变了,漫山遍野的烂漫都让她失去了笑容。你望向她焦灼恐惧的脸,瞬间流下的泪珠,那是一种窒息的疼痛,你都想抱抱那样的童年,扶起情感受伤的小姑娘。
    红纱巾暗喻女孩们对美的热烈向往,它的丢失也让孩童明白,现实是不堪的,总有一些梦想会被瞬间击碎。像时间沙粒顺着指缝偷偷溜走了。你无法知道,但要承受痛苦,这是成长的代价。
    物资匮乏的年代,买不到也赔不起,一起奔跑的三个孩子都挨了家长的打,而友谊仍在。且小霞自己的纱巾,都没捂热乎就没了,一点不怨,那个宽容的小女孩有钻石般的心灵。
    回忆是黝黑而明亮的触角,剥开充满煤味的天空,也不需要大量的形容词煽情,煤城本身就是深情浓情悲情的集合。所以若水用最朴拙而纯净的词语描述,奠定了小说一种隐蔽的、内在的力量,煤城人舒缓却坚定的性格,人们记住了一个时代,煤城沧桑而闪光的本色。
    我有两本《煤城里奔跑的童年》,第一本上小学的侄女拿去了,她一向爱读书。我又买一本,又让上中学的侄女带走了。她是不逼迫不看闲书的那类,却也沉浸其中。她们竟不觉得时代相远,完全被故事里的孩子和她们的生活故事吸引了。没系上红领巾的失落,为了挣一块钱实现长春梦而捡破烂,玩叠纸的“东南西北”游戏,当少年儿童团团长后学福尔摩斯探案,在路上横成一排去看露天电影等等……
    看到侄女嘴角眉尖现出阅读的快意与遐思,让我想起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变成了神秘又多姿多彩的煤园,从煤园到学堂风雨五年,快乐,真情,梦想,交织着说不清的命运。
    语言的动感,让我们更加领会其故事的精髓:开篇一件大喜事先撞开了门窗,呈现浓重的生活场景。大家庭中最小的安格,其大哥考上大学了,长子长孙,光耀门楣,煤城都轰动了。“即使是最荒凉的原野,草木也是葳蕤向上,往高了蹿长。”小小年纪的安格就立志成为好学生,大哥用过的口琴、书本文具就是吉祥物,能沾上喜气。安格抱住了有蝴蝶图案的文具盒,虽然坏了,妈妈也说给她买新的,但想着用它学习一定好,“越想越觉得有理,我飞快地把它塞进书包。”
    这一切都让人会心而笑,那些想法和动作完全是小女孩的,若水提炼并运用词语,直击一个个现场。“在我们的世界里,公主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女孩。”写到怎么看出谁家吃饭没有,“就朝他家烟囱看,有烟无烟,烟大烟小,就能判定情况了。一旦发现自家烟囱冒烟了,冒到什么程度,就撒腿往家跑。”
    我认同这些话,以为她在写我的村庄和伙伴,我老家热河是“东四省”,这是时代赋予的底色,也是孩童的本色。直接,准确,短小,流水一样自然泄出来。水必是清澈的,石子、鱼虾、水草,甚至还有线虫、水蛇、绿藻、滑腻的青苔,没有云遮雾罩,小孩子的世界,一团天真烂漫气。
    以至叫着安格、小霞、叶波、大鹏、雨生这些名字,她们即刻鲜明地站出来,背着书包说说笑笑,搂着脖挎着胳膊,精精神神穿过煤城小道,奔跑着,经历着那崭新的世界。
    孩童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若水一旦提出了问题,《煤城里奔跑的童年》就跑到野外了,有课堂更有阔大的自然,生命才是完整的。煤城外是大片田野,学校定时去支援农家劳动,煤城的孩子们打小就知道庄稼是怎么种出来,怎么收割,有虫子要捉要打药,这是了不得的经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样的诗一说即通。现在的孩子缺乏这一课,过于简单直接的生活不利于孩童对世界的认知与发掘,久之容易产生惰性,失去探索欲望。
    作者没有写道具式的小英雄模式,就写真实的性情,这才耐看,心有阡陌纵横,笔下风情万端。她用细腻的触感写出抓虫子一节,虫子深藏于苞米叶中,盛夏玉米灌浆时候它早藏在里面啃食嫩汁,养得肥胖,秋天掰苞米时一撕开苞叶,还往外蠕动,实在可怕。若水写出了原因,不能喷药,否则会杀死苞米芯。让小孩子来抓虫,实在难为,小安格捏到软软的部位就忽略了,是内心对昆虫的厌恶与恐惧,与不爱劳动没关系。但她因此失去了评少先队的机会,没在第一批戴上红领巾,有些冤枉,但她更努力了。
    《煤城里奔跑的童年》还展现一幅幅粗犷优美的东北风情画,呈现独特的地域文化,塑造出孩子们的豪爽性格与创意生活。故事中我更注目的是大炕上花花绿绿的被子垛,也是北方家居亮点。叶波家哥哥的被子垛,里面是百宝箱,“他把那本书塞回被垛,又从里面往外掏。”好神奇的被垛呀,怎么我家的被垛掏不出来?亮晶晶的孩童眨着无限惊讶,开始读书,因而有了更辽阔的精神世界。
    这些片段揉在人物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辅助表现孩童的性格,写畅快了,一些小细节自己来到,特有的年代感出来了。你家我家也都是平面的,隔墙说话或递一碗饭菜,互相串来串去,不封闭,浓烈的生活空间利于交流成长。现在根本不可能了,社会越发达越失去了自由与灵性,小夹板套得牢牢的,只能在故事里长舒一口气。
    最后两章细节如烙印,进入到生命的灵魂写作。叶波的哥哥突然离世了,叶波哥哥在安格的心中,是特别的,安格在他那里读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文学书。
    安格放声大哭,山河失色,快乐遁迹,只有一只狗能静静地安抚她。
    文中还有一处提到了一条狗。
    矿工父亲时常午夜下班,小安格要练胆量,决定接半夜下班的爸爸回家。夜深太冷,披着厚衣也去路口等,太困,瞌睡一会醒了仍等,还不到十二点。终于还是沉沉睡着了。这一场景,让人历历在目。爸爸仍是由常接他回家的邻居大狗接回来。在空旷暗黑的街道,一矿工一黄狗,一前一后默契相知,拉出了煤园生活的韵律。
    长大是瞬间的事。世界并不都是晴朗的,就是煤城也有生命,挖掘完自己,就由盛况走到了衰败,将彻底抹去那一城黝黑色的繁华。
    《煤城里奔跑的童年》写给晶莹如珠的童年,写给芬芳渐去的中年,也是百年煤城矿区人的珍重记忆,唯有童年不可消遁,唯友谊牢不可破,重聚一起的发小风烟几十载,归来还是少年心。
    奔跑是珍贵的品质,生机勃勃的力量,代表一种持续的状态,向上,向前,向着梦想,色彩渐至黝黑闪光,一群奔跑的孩童灿烂地复活了。
    绿窗,满族,河北承德人,医学院校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院少数民族班学员。曾获首届丰子恺散文奖,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出版散文集《绿窗人静》《击壤书》《被群鸟诱惑的春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