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科幻 > 评论 >

打开世界科幻之门的丛书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http://www.newdu.com 2021-01-18 文艺报 陈 曜 唐四豆 参加讨论

    关键词:科幻经典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当下的人类,身处一个变化极快的时代,信息爆炸产业飞速迭代,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曾经听起来很“科幻”的词如今已经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科幻作品以超脱时间、空间、甚至物种的视角带给人们对未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科幻作品提出的问题,启迪人类不断以前瞻性的思考面对现实世界。在中国科幻出版历史上,一部“视野工程”的诞生,帮助中国人看清世界科幻的发展脉络,领略世界经典科幻的魅力,也帮助中国科幻作家树立对中国未来的认知与想象。这部“视野工程”之中,最为广大科幻迷熟知的便是“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视野工程”的诞生
    阿瑟·克拉克、罗伯特·海因莱因、阿西莫夫……2003年以前,这些如今科幻迷耳熟能详的世界科幻大师的名字,当时还尚未被中国科幻人听闻过。那时,家长们为孩子列出的科幻书单,往往只会想到一个人的名字——儒勒·凡尔纳。虽然都是经典作品,但凡尔纳的作品已问世超过百年,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想象世界仍然停留在西方100多年前的水平。
    21世纪初,中国科幻处于发展繁茂的时代,但当时科幻的发表主要依靠杂志期刊,科幻小说在书店里往往与魔幻、科普小说放在一起,统称为“科幻故事”。“科幻”没有自己的内核,更谈不上拥有明确的定义。青年科幻小说家钟天心回忆到,在“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出版之前,自己只能从《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中零星看到一些外国科幻的身影,根本没有想到中国科幻和世界科幻有着巨大的距离,科幻迷是从这套书才逐渐真正了解已经发展了200多年的欧美科幻的样子。
    “不能让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停留在西方19世纪的水平,要让他们关心宇宙、关心人类、关心未来。”抱着这样的初衷,《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姚海军想到要创造一个出版科幻图书的“视野工程”。在他看来,中国科幻能不能繁荣,不在于引进了多少外国作品,而在于本土作家能否成长起来,而这种成长需要一个较高的起点,“本土科幻作家要对西方科幻有起码的了解,包括写作水平和潮流。这样,中国原创科幻才能取得读者的认同,甚至赢得世界的声誉。我想做一套书,我把它称为‘视野工程’。”2003年,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科幻世界杂志社策划制作、姚海军担任丛书主编的中国科幻“视野工程”正式启动。
    但“视野工程”的启动并非一帆风顺。时任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的阿来提出,必须说服发行部,这套书才有希望做。于是姚海军去“游说”发行部主任,“也巧,运气不错,那几个月中发行部换了两次主任,前两位我磨破嘴皮,他们都说‘不行,我们是做刊物的,做不了书’,换到第三位主任,竟然被我说服了。”姚海军回忆道。后来,阿来鼓励说,这事做成了算你的,做不成算单位的,这给予姚海军巨大的信心。
    夯实中国的科幻之基
    最初,姚海军把“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的前三本和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另一套“世界流行科幻丛书”的《星际争霸》一同推出,以当时火爆异常的“星际争霸”游戏同人小说来带动前者的销量。姚海军关注的是图书出版的可持续性,“如果只能印3000册,对于我们来说就没有盈利空间,这是不可持续的”。后来,《星际争霸》总印数超过了35000册,三本科幻大师系列也都印刷超20000册,这比预计好很多,也坚定了杂志社做“视野工程”的信心。
    逐渐地,“视野工程”所包含的四个系列呈现出清晰的架构和设计:引进国外科幻经典名著的“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引进国外奇幻经典的“世界奇幻大师丛书”,还有引进国外流行科幻的“世界流行科幻丛书”,以及抚育中国科幻原创力量的“中国原创科幻基石丛书”。这四个系列,被科幻圈人士誉为是中国科幻文学世界的“火种计划”。酷爱收集科幻丛书的钟天心认为,“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不但向中国的科幻迷和科幻作者展示了已经发展了200多年的西方科幻成熟完整的科幻脉络,展示了西方科幻作家构建完整、宏大科幻世界框架的成熟手法,还展示了西方科幻作家讲述激情澎湃、结构复杂的科幻故事的笔法,这对中国科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见证了中国科幻近30年发展历程、并且全力支持中国原创科幻发展的姚海军始终认为,中国科幻作家在创作前,需要广泛打开视野,深入了解西方科幻的创作现状、创作流派和发展潮流,以保证中国原创科幻的高起点。同时,中国科幻的年轻读者也需要打开视野,了解最新的科幻发展,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科幻研究者更需要打开视野,阅读第一手资料,保证研究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西方,科幻产业已经拥有完整而成熟的产业发展历史。纵览国外科幻发展史不难发现,科幻期刊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必将带来长篇图书的突破,出现一大批畅销书,出现一批有丰厚收入的专职科幻作家。这能为科幻的真正繁荣夯实基础。这也是姚海军决定促成科幻期刊向科幻图书出版的发展战略转变的原因。尤其是随着近10年来中国科幻的迅速发展,科幻图书市场有了很大改观,“原创科幻图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翻译图书,没有学习、借鉴和积累,以及开阔的视野,就不可能有如今国内科幻的爆发式发展。”姚海军说。
    对接国外优秀科幻资源
    早在1900年代初,中国就已经开始引进西方科幻,科幻在当时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改造古老中国的使命。鲁迅曾说,“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幻小说始。”他也最早翻译儒勒·凡尔纳的作品。随着近100年的曲折发展,科幻在某种意义上依然承担着打开视野、开启民智、传播科学的重任。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延续着中国科幻的发展使命,却随时代语境的变化,加入了新的内涵。这套国内最早系统引进现当代世界经典科幻作品的丛书,瞄准的是国外科幻经典,或者具有成为经典潜力的作品,以此勾勒出世界科幻文学的整体风貌,满足读者对于想象力与好奇心的阅读需求,推动中国原创科幻文学的发展,启迪民智,开拓国人的科技想象视野。
    最初,“视野工程”尚未配置专业的图书编辑,翻译成为一道难关。姚海军与编辑部同事只能去大学里物色合适的翻译。对于译文,姚海军的要求只有一个:“要把故事说明白、讲清楚,没有我读不懂的句子。”也许正是这个“最低要求”,让无数精彩的科幻故事原汁原味、清晰明了地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也让这套丛书迅速打开市场,赢得口碑。姚海军说:“与现今很多出版社编辑、校对脱离的状况不同,100多本大师丛书,我每一本都读过,保证故事的逻辑是顺畅的。这恰恰是科幻小说最基本的一点。”如今,《科幻世界》引进了很多外文编辑,其中包括戈宝权翻译奖获得者李克勤,“有些硬科幻,即便你给出高价,也找不到翻译人才,而《科幻世界》拥有很棒的硬科幻翻译。”姚海军自豪地说。
    至今,“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已经出版到近200种图书,收录了阿瑟·克拉克、罗伯特·海因莱因、阿西莫夫、弗兰克·赫伯特、菲利普·迪克、乔治·马丁、厄休拉·勒古恩、小松左京等超过60位重要科幻作家的代表作品。像《沙丘》《安德的游戏》《银河系漫游指南》《基地》等经典作品也都是首次由该套丛书引入中国。在这里,中国读者第一次接触到了《沙丘》,第一次完整地读完《基地》系列,第一次认识了乔治·R·R·马丁。这些经典作品共同搭建起世界科幻的样貌,让国内读者和作者能够从中得到科幻最经典的想象。
    学者吴岩认为,“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系统化地把国外最主要的科幻经典作品翻译和收纳成册,并且在翻译上保持较高的水准,给作家和研究者、以及科幻迷带来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在作品选择上,在基于名家名作、可读性和影响力的基础上,会平衡英美、俄罗斯和日本等科幻作品的种类和类别,有效地系统培养科幻审美。另外,《科幻世界》的图书探索和尝试,向世界先进科幻文学进行借鉴学习,使得中国原创科幻从中汲取营养,成为中国科幻发展的养料与养分,客观上也成为国外科幻图书版权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通道与桥梁,刺激了国外优秀科幻作品在中国的广泛出版。因为《科幻世界》出版的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图书,许多出版社由此看到科幻出版的前景,相继推出自己的科幻、幻想书系,科幻图书的市场得到了很大发展。
    “让人们读到更多的优秀科幻作品,这是一个科幻迷的基因所决定的。”姚海军说的,正是科幻出版人朴素的初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