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南京不哭》:战争创伤的见证与书写

http://www.newdu.com 2020-10-30 文艺报 董外平 李 纯 参加讨论

    关键词:郑洪 《南京不哭》
    郑洪的小说《南京不哭》作为一部书写战争创伤的作品,以历史的文本化为读者回溯了中国永远不能遗忘的战争创伤。在小说沉重而冷峻的语调叙述之下,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被凌辱、蹂躏、虐待的画面被一一细致刻画,再一次为世人见证了浸染着南京人民鲜血的战争创伤。
    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创伤呈现,《南京不哭》没有采用史诗化的惨烈场景,而是把叙事镜头对准南京城的老百姓,通过叙述他们的生活在暴风雨来临前后的巨大反差,以及在南京沦陷后朝不保夕的生存状态来控诉这场暴行的罪恶和凶残。作为《南京不哭》主人公之一,陈梅的所见所闻是读者透过文本了解历史真实的重要视角,作者以较长的篇幅描写了陈梅一家在战争来临前后的生活状态。陈梅一家早期生活贫困,母亲每天为柴米油盐发愁,父亲整天为赚钱而外出找活,自己怀揣着穷孩子的一大堆愿望跌跌撞撞地长大。后来靠着父亲的努力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自己可以入学堂读书,弟弟妹妹也得到后妈很好的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温馨。然而,这种美好幸福在日军侵入城内、南京沦陷的那一日起,全部化为了泡沫,生活又回到了苦难原点,甚至连生命都被一并夺去。小说对陈梅一家的遇害场景进行了十分细致的描述:“其中一人拔出手枪指着爸爸的额头。一声爆炸犹如鞭炮,只是更响些!陈梅掩住眼睛。从手指的缝隙中偷望出去,爸爸双膝屈曲,慢慢沉到地上去”;“……妈踏上前来抓住枪上的刺刀。血从她的受伤处滴下来,她的脸扭成一团”;“五毛从妈的背上跌下来……闪烁的刺刀插进小女孩的胸部”。父亲、母亲、小妹,一位位亲人都死在了日本兵的屠杀中,一个原本完整和谐的家庭就这样在战乱中被毁灭,小说借助陈梅一家的悲惨结局,暗示了更多发生在南京城里各个角落的家破人亡。
    郑洪称,《南京不哭》的许多故事都是真人真事的演绎,陈梅家庭遇害的一些情节就是两位幸存者的亲身经历。也就是说,作者就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所展开的战争创伤书写是建立在真实事件和原型基础之上的。这种将历史真实融入文本创作,将真实与虚构进行结合的创作方法,真实再现了当年惨烈的历史场景,还原了战争之下南京人的集体噩梦。如果说陈梅一家的遭遇是南京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那么她所经历的战争创伤也正是南京城每一个家庭必然遭受的。
    在战争年代,老百姓总是受伤最广、最深的群体,《南京不哭》便抓住了这一点,作者通过民间凄惨的生存状态表现了战争创伤之深。我们在小说中看到了更多和陈梅一样悲惨的人:孙起曾是率领10名士兵就能攻下青龙山的出色军官,南京沦陷后,他险些被日本兵砍掉脑袋;郑妈在得知孙子在南京浩劫中被人掐死后,惊得心脏病发作而亡……在南京大屠杀中,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等悲剧几乎成了当时南京人的生活常态,他们如待宰羔羊一般软弱无力,如蝼蚁一般苟且躲藏,也如困兽一般愤恨绝望。
    作为书写战争创伤的作品,《南京不哭》道出了受难者遭受的非人待遇,但它绝不止于对创伤的浅层书写和哀痛,而是以人物遭受战争创伤后的坚韧表现中国人民独立抗争、绝不屈服的强烈意志。小说中,陈梅不仅目睹了亲人被日本兵杀害的惨状,自己也是从日本兵手下九死一生。家人被害,自己饱受欺凌,落了个无家可归的可怜处境,然而她并没有向侵略者屈服,伤痕累累的身体里仍跳动着一颗强大的心,滋生出足以支撑她活下去复仇的坚韧意志。勇敢抗争的性格让陈梅在饱受欺凌之后仍以不屈的姿态抵抗心理溃败和伤痛,这种坚韧意志一旦与自我拯救的信念相结合,她就成了捕捉脆弱和苦难的猎人。因此,当爱人约翰无情离去时,陈梅决然地撕掉约翰临走前写给她的美国地址,放弃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念头,带着年幼的弟弟奔波到重庆。在现实面前,陈梅已经明白,约翰保护不了她,也完成不了任克文教授所说的计划,拯救力量只能是由承担伤痛的主体发出。
    小说中,在陈梅与南京之间,作者设定了一个话语隐喻。从某种程度上说,受伤的陈梅就是破损的南京,而她两次发出“南京不哭”的口号就是南京或者说民族在宣告不畏强暴、绝不屈服的坚韧意志;她与日本兵奋力搏斗时的那份孤勇,也正昭示着南京即使破损也能在浴火中伫立不倒,中华民族依旧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在黑暗中拼搏和拯救。不得不说,《南京不哭》在呈现陈梅觉醒、与苦难抗争这点上,是对战争创伤主题的升华。这样的情节设定向更多人展示:战争带给我们民族的绝不只有恐惧和创伤,也让受难国人在遭受战争创伤之后,如陈梅一样,在痛苦与愤怒的情绪交织中滋生出更为强烈的拯救信念和反抗意志,并凭此力量在灾难岁月里向着光明挣扎前行。
    《南京不哭》通过历史的文本化见证了南京和民族的创伤经历。侵华日军用炮火摧毁了南京土地上的宁静美好,用泯灭人性的暴行欺辱着中国无辜百姓,这是南京大屠杀带给民族永世不能忘怀的血色记忆。可这样罄竹难书的罪恶和伤痛,在如今却依旧被一些国家刻意忽视,连“罪魁祸首”的日本兵都拒绝承认恶行。当战争暴行被施暴者试图否认时,书写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文学作品就有了存在的必要。作者这样表明自己的创作意图:“历史不容以理念剪裁,我们有权对世界发声,把中国人过去身受的苦难说个清楚,提升世界对列强蹂躏中国的认知,唤醒装睡者的良知。”《南京不哭》的存在意义就是还原历史真实,向世人见证南京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创伤,让那些没有目睹战争浩劫的人,能在历史的文本呈现中触摸和感受人类的伤痛,珍惜和维护现世的和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