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大清商埠》 在洋商与清政府夹缝中的粤商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清政府需要朝贡贸易,但又出于对洋夷的蔑视不愿直接出面,这就产生了代官行事、以十三行为中心的粤商。粤商就是在外商与清政府的夹缝之间两面讨好,从中渔利。在夹缝之间,既受夹板气,也能从两边获得好处。
    
    

祝春亭 辛磊著 / 花城出版社 / 139.00元
    粤商并不是指广东籍的商人。粤商中有非广东籍者,如曾任十三行行首的潘振承就是福建人。广东籍商人也并非全可以称为粤商,如潮汕商人就更接近于闽商。我们这里所说的粤商是指清代专门从事对外贸易,以十三行为中心在广州经商的商人。祝春亭、辛磊先生所写长篇历史小说《大清商埠》正是以这种粤商的故事为中心的。故事的主人公潘振承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人。
    潘振承生活在乾隆年间。我们所说的以十三行为中心的粤商在乾隆、嘉庆、道光前期是全盛时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就衰落了。这一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就是粤商活动的背景。这一时期,清政府对外的态度是什么呢?法国学者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记载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1793年到清朝并于9月14日受到乾隆皇帝接见的经历,描述了当年清政府对外的态度。
    当时的中国称为“康乾盛世”,其实连英国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也不如,以经济而言,尽管GDP总量高于英国,但在1347年前,一个英国盖屋顶工人的助手,每天工资约为一便士,可以买六斤小麦,在维持自己生存以外,养活一个人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中国同样的蓝领工人,月工资才“二钱头”,自己生存都不易。至于人权方面,中国雇工的人权毫无保障,被虐待是常事,在英国和欧洲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而且,“康乾盛世”也无法与“贞观之治”相比,因为在唐朝对外国人是开放的,中国还没有盲目自大,也知道国外的先进东西,外国人在中国可以当官,而且商人相当自由。康乾盛世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也许是康乾盛世的虚名助长了统治者的狂妄,他们自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以天朝自居,其他所有国家都是“蕞尔小国”,属于大清王朝的藩属,而且极其落后,尚未开化,所以外国人只能称为“鬼佬”、“鬼妹”。《大清商埠》中写道,在十三行的公堂上挂一幅名为“皇朝山海万国朝贡图”的地图。在图中,大清国位于世界的中心,版图几乎占了世界的一半,四周稀疏点缀着若干藩夷小国,如英吉利、红毛国(荷兰)等。当英国人企图送一个地球仪改变中国人错误的观念时,却触犯了龙颜。乾隆盛怒之下,还引出了一起冤案,十三行当时的行首陈焘洋差点被满门抄斩,他的儿子陈寿山冤死狱中。清朝统治者这种自我中心、高人一等的态度,不仅成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且被所有国民所接受。这种态度主导了当时的对外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