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新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空间修复”逻辑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哈维认为,马克思所分析的“原始积累”的所有特征,在当代都仍然是强有力地存在着,甚至变本加厉。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必须不断进行地理扩张——通过打开新的地区之市场,使自身国内的剩余商品得以输出。
    吴冠军
    
    

《新帝国主义》 [英]大卫·哈维著 沈晓雷 初立忠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1月第一版 182页,25.00元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地理学家。此公著作所经常关注的主题(如不正义、种族主义、剥削等等),似乎均非地理学的视野范畴,然而,根据一份1991年的统计,他却是全世界被引用频率最高的学院地理学家。晚近当被问到自身的学术训练时,哈维坦言他并没有受过什么“训练”——他的学术积累其实完全靠的是自学,而学校给他的只是一个让学习自我完成的优良环境。这也就是他为什么特别喜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因为这所大学根本不在意学生们学到什么。哈维早年也写过中规中矩的地理学著作,如出版于1969年的《地理学的解释》,然而之后他从未再回过来拥抱这些早期著作中的论点。正统地理学的学院性疆域,锁不住这位自学闯出来的思想者。
    从出版于1973年的《社会不义与城市》一直到晚近的著作,贯穿哈维几十年思考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资本主义系统的特质。哈维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资本主义系统为了确保其扩展而消灭空间。拥有货币资本的资本家,总是希望能够将资本投资到可以产生最多利润的地方,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然而,这种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行为,一旦碰到国内市场接近饱和乃至已经完全饱和、激烈竞争使得投资无法继续找到盈利性出口的状况(生产出来的商品大量滞销,除非亏本卖出去)时,便会产生出两种“补救”方式——时间上的推延,与地理上的扩张。用哈维的术语,即“时间性修复”与“空间性修复”,前者指在社会中一些基础领域进行长期的投资(如教育、科研研究),后者则是往别处寻找新的市场。哈维的研究最关注的,实质上正是资本的这种“空间修复”逻辑——资本总是在空间地理层面上向高利润、低成本的位置移动。在一个竞争激烈市场饱和的地区已无法取得盈利的剩余资本,在另一个相应市场还未开拓的地区,却可以继续取得高利润。在这个意义上,“全球化”实质上乃是资本主义系统与生俱来的趋向。
    缺乏盈利性投资,始终是资本主义系统的根本性困境。当盈余资本找不到盈利性出口,经济便陷入停滞,并随之引起大规模失业、资本贬值……历史性地来看,正是应付过度资本积累(大量盈余资本在国内找不到盈利性出口)的危机,产生了十九世纪以来的帝国主义或“新帝国主义”的地理扩张。当面对这样的“过度积累”困境时,一种应对方式是继续在国内寻找长期投资的项目,以推迟资本价值在未来重新进入流通领域的时刻,从而延后可能的经济危机(即哈维所说的“时间性修复”)。但这种方式一是治标不治本,危机只是被暂时押后,二是在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下,长线投资在时间上稀释了利润的价值(就如同炒家在股市上被“套牢”,尽管可能若干年后这笔投资还是能获利,但这实际上已成为一项失败的投资)。那么,最优的选择就是以资本的“空间性修复”操作,来应对国内的经济衰退。这种溢出性的“空间修复”,使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必须不断进行地理扩张——通过打开新的地区之市场(从野蛮的殖民侵略或文明的外交“通商”),使自身国内的剩余商品得以输出(不用因为卖不掉而价格跌落,从而导致整体资产缩水),从而实现持续的经济高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当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通过制度改革而开放出它的巨大市场后,立即吸引来自西方各国乃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以及台湾等地区大量金融资本的涌入。
    当然,在空间上打开新市场,并不一定就能够实现资本的“空间性修复”。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为国人所熟知的例子——十九世纪初英帝国与大清帝国之间的“通商”:英国国内的剩余商品面对中国的巨大市场,却偏偏销售不出去(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得不到青睐),相反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英国却大受欢迎。这样一来,资本“空间修复”的效果,便大打折扣。面对巨大市场而无从下手,这使得资本家们伤透脑筋,直到他们开始采用在印度生产的鸦片来和中国强行贸易(从开始的武装走私到其后的军事逼迫)……
    是以,资本的“积累”,从来不是按照古典自由主义那套理想框架(自由贸易、市场开放、公平交易、互惠互利)来行进,正如同当代的“全球化”也并不按照“新自由主义”者所描绘的那样,由据称为整个世界打开自由和公平竞争之门的“自由市场”给全球带来永久的繁荣。在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全球化”时代,表面上赤裸裸的军事手段已让位于全球化了的“自由市场”;然而,军事手段永远是资本逻辑所根本性倚赖的最后手段,这个情况同“鸦片战争”时代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今天,石油在美国所受到的青睐程度,与麦当劳或好莱坞在伊拉克所拥有的市场,同当年的英帝国与大清帝国之间的通商,不正是结构性的相似?小布什政府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实际上从资本主义的内在机制及其历史来看,是势在必行的(其实克林顿政府已将伊拉克列为“流氓政府”,并准备改变巴格达的政权,但将实现这一目标手段尚仅限定在隐蔽的行动和公开的经济制裁方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