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漫随流水》:历史旁观者的闹剧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文汇读书周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漫随流水》赵玫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漫随流水》写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风暴里一个女人——沈箫的生命历程。她和绝大多数处在时代洪流之中的人一样,不清楚潮流将去向何方,后果如何,起初的跟随只是不想被抛弃。她选择出身高贵的朋友,离弃抚养自己的外婆,预备陷害尊敬的师长,以求加入到潮流的中心,做批斗别人的人而不是被批斗的人,从而逃离出身所带来的厄运……不幸的是,她始终没有到达目标。
    她投身“革命”、插队、读大学、加入写作组、领导歌舞团、做教授……从少女到农民,从社会底层到所谓精英,看似步步上升,其实只是命运推动一个个强力的漩涡,等她迫近便将她吞噬、碾碎,然后当作浮沫推到边缘。
    历史是如此沉重!
    书中,充满上进愿望的孩子,历经世故的成年人,学有所成的专家,熟谙官场之道的政客统统被夺去生命,侥幸余生者惊魂难安。
    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青春、美貌、才能、经验之类美好的东西成为罪过,导致创痛甚至毁灭。每个民族的历史里都厚重地记载着人为的苦难,如果人类真正吸取教训,前一代人饱受折磨留下的史实,当是后辈最好的借鉴。但人们遗忘痛苦的速度远快于营造快乐。隔不了几年,战争或者政治纷争就会爆发,强权者为证明自己超人的能力,不惜剥夺弱者的生命以使众人臣服。
    历史又是如此肤浅!
    “文革”十年,对亲历者来讲不堪回首,对十年二十年后出生的新一代来讲,又意味着什么呢?时间和认识造成的隔膜,使很多事件看起来就是闹剧。人们需要通过具体的记录清晰地看清历史,以便错误不再重犯,悲剧不要重演。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漫随流水》和其他记述“文革”的作品一起,为构筑集体记忆做了很大的努力。
    说到小说本身,沈箫的塑造还有空间可以上升得更加完美。
    小说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描述沈箫的生活经历,记录其感受。作者应该只想把自己放在忠实的记述者的位置上,不干扰事态的进展,给事件一个客观的环境自由发展。可是,围绕沈箫做出的心理活动描写篇幅过重,使客观性受到了影响,也使读者和书里的其他角色有了一层隔膜,难以越过主人公去看清周边的人物在她眼睛之外是什么样的,这些人本身也没有足够的厚度。而且,沈箫的心理变化没有及时推进,事情在发展,情况在改变,她却始终困在她最初的形象里。
    沈箫的感情倒不寂寞。作者开篇就交代她美丽出众有才华,她本配得上细致、丰富的爱情,可安排给她的爱也许叫“性爱”更合适些。青春少女注重的温暖细节极少,多的是突然的、古怪的性交。一段“爱情”之后,她能不牵不扯地投入下一段,也让人觉得和她多情善感的个性不符。
    沈箫的性格在暗淡的时代背景下闪着柔美坚强的光华,最后,她凄美地升华成悲剧人物。其实,让人震撼的悲惨,一次摧毁心灵的创伤就足够了。而在小说里,她像遭受过深重诅咒的人一样,周围凡是与她有关的人都以各种死亡方式悲剧收场,用以铺垫她的厄运。有些人物的死亡安排得太轻率和没有意义,使悲剧有些失真。
    作者追求诗性的语言,文字上下了很深的功夫,应是想在小说与诗歌间找到平衡点。但太多的副词、随性的断句、太多的极短句,却让想细读的人觉得换气吃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