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他写出了东北变革岁月中,不变的情义常量

http://www.newdu.com 2020-09-2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关键词:东北作家 黑土地
    近来,双雪涛、班宇和郑执等人的东北书写备受瞩目,他们以子一辈的视角书写父辈下岗前后的人生经历,记录变革时代里普通人命运的沉浮。他们的作品所关注和表现的,东北从强盛到衰弱的历史轨迹,产业工人从时代中心滑向社会边缘的命运轨迹,这些命题充满了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介入意识,展示了当下创作向宏大叙事复归的努力。然而,在东北叙事成为关注热点的当下,当人们重新将目光投向这片被遮蔽的土地和一段段隐匿的历史,有必要思考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文学应该如何讲述东北?
    双雪涛带着一股狠劲儿,表现了改革年代东北下岗工人的困顿与艰辛,在他笔下,废墟一般的城市弥漫着暴力与杀戮,一宗宗谜案,一段段无疾而终的故事构筑了他的东北世界;班宇笔带悲凉的底色,反复涂写他对下岗工人深切的同情,展现了东北人面对变革的无奈与颓丧;郑执以青春的伤感,回望成长环境的灰暗与苍凉,文字中浸透着悲切迷惘。他们的叙述中既有对历史的无奈,也有对现实的厌弃,最终指向的,是对家乡的逃离。他们以文学的形式记录改革年代的创痛,回望一代产业工人的青春岁月,呈现他们的现实境遇,熨帖他们的心灵状况。这种对待历史的坦诚态度和对待现实的贴身关切无疑令人称道,但落魄的过往和艰难的岁月不是东北的全部。我们需要感伤的文字记录和缅怀一个时代,同时也应挖掘这片土地上值得留恋的东西,为这片土地、为她的未来寻找力量和希望。
    作为工人子弟,作家黑铁也在为书写东北而默默努力,并同样以工厂为背景,观察和记录东北的人与事。不同于班宇、双雪涛和郑执等人对往日东北的凭吊,黑铁的小说中,东北工厂的兴衰起落只是叙述背景。他通过刻画工厂子弟的举止言谈和处世原则,挖掘他们在变革岁月中的性格常量,展现其情感逻辑背后的工业区文化生态,以及东北人普遍的性情特质之外,这个群体对生长于斯的土地独有的深情厚义。
    批评家孟繁华先生曾多次提及,当下的小说遭遇了“情义危机”,作家热衷于描写人与人之间的薄情与背叛、冷漠与欺骗,对文学最能打动人心的人间情义却弃之不顾。他的判断无疑有据可循,也得到了一众批评家的呼应。当我读到黑铁的小说,却发现了珍贵的例外,他小说中对家乡的深情,让人印象深刻。
    《关于弹道学的几件小事》中,“情义”是情节发展的内驱力。这里的“情义”表现为对家乡的深情。故事发生在一处位于沈阳城郊的厂区,在“工厂办社会”的特殊背景下,工厂除了组织生产,还建立起一整套社会服务体系,承担职工及家属生活服务与管理职能。“厂区”作为一片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生活社区,正是工厂子弟们成长和生活的地方。工厂当年的辉煌,曾让他们因子弟身份而产生了优越感;当变革来临,工厂每况愈下、陷入困顿,他们虽不免慨叹,却依然保留着对工厂的情分。
    对他们来说,404厂是不可侵犯的家乡。像其他同伴一样,主人公吴志强也非常看重自己的身份,工厂的衰落并没有让他落寞忧伤,而是一如既往地保留着工厂子弟的骄傲和自尊。当有人试图冒犯404厂时,他会不计个人得失,用行动捍卫他的家乡。小说中,吴志强为了在市里的报社谋得一个理想的岗位,邀请两位领导喝酒。席间,二人谈及404厂时戏谑嘲讽的姿态,冒犯了他的厂区尊严,他便在笑闹之间报复式地灌醉二人,随后扬长而去。当然,他为了自己的执拗付出了代价,被安排到了不受待见的边缘部门,却并没有为此遗憾。对他来说,维护厂区声誉是责任,与利益无关。当工厂职工受到欺侮和伤害,他更是挺身而出,义不容辞。
    小说中,报社大客户聚沙集团,强拆404厂木箱分厂工人住房,导致两人身亡,却在新闻通稿中回避了强拆致死的事实。吴志强虽与死者素不相识,但作为厂区子弟,他不能接受资本对工人的倾轧,坚持在通稿中加上“强拆身亡”的字眼。为此他使报社失去了金主,自己也丢了饭碗。对此吴志强处之泰然,在维护“家乡”利益这件事上,他从未顾及个人的利益得失,也从未掂量风险,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不同于那些被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所塑形的精明人,在他身上,看不到自私冷漠与理性功利,他显示出的是单纯而耿直、洒脱而任情的工厂子弟本色,犹如一个浪漫时代的骑士,为尊严和荣誉奋不顾身。
    黑铁的另一篇小说《白露》,同样体现了乡情主题。班上新来的姑娘白露对同学们十分热情友善,将大家照顾得无微不至。班级足球队员们训练时她给大家看堆儿,队员们休息时她负责买水,有人球鞋破了,她还贴心地买来新球鞋……她鼓励同学坚持梦想,不放弃对未来的希望,当同伴向往外部世界,渴望去国外面见偶像,她大力支持,节衣缩食也要请同学上网,以获得一个与外界联通的电子邮箱。她的大方,让同学们一度认为她来自富贵之家,不料她们家正在承受难以想象的贫穷与艰难。白露父母是当年支援三线建设的工人。母亲为返回故乡,不惜与丈夫决裂,即使穷困潦倒,也要重返故土的怀抱。母亲对故乡的深情影响了白露,她把同学当作家人,倾其所有,只为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希望;她希望大家记住她,不要将她忘记。
    然而多年后,那些曾经受她恩惠的同学却无一例外,都忘记了她,甚至把她做过的事错置在了别人的身上,她成了班级历史上的失踪者。不明就里的白露将同学聚会视作家人团聚,虽重病缠身,仍冒险前来,最终倒在赴约途中。同学们却对聚会心怀鬼胎,各有所图,他们的庸俗市侩愈发反衬出白露的单纯善良。这份对家乡和家乡人的善意与深情,给人带来久违的感动。
    小说的意蕴不止于此。在小说中,作者将白露的经历和东北支援三线建设的历史相勾连,有意将思绪引向东三省那个埋没于历史深处的荣耀时代。白露俨然是东北的肉身,她对同学的倾囊相助,恰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北对南方三线地区的无私支援;白露对家乡的深情对应着东北对国家的厚义;白露的被遗忘,对应着东北的衰败——由此,小说溢出了对乡情的表达,具有了家国情怀的维度。可见,黑铁对东北的深情不仅来自与家乡天然的情感联结,更来自他对东北这片土地的尊重与敬仰。
    在黑铁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情义的东北,时代的变革没有改变他笔下东北人耿直仗义的性格,经济的衰弱并没有导致人与家乡的隔阂。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他笔下东北人的性格以及故乡情义并没有随之损减。在这种不变中,我们感受到了东北这片土地的坚韧与顽强,以及面朝未来的不灭希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