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从跨文化视阈考察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变迁——访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黄万华

http://www.newdu.com 2020-03-31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清俐 参加讨论

    近代以来,随着空间的迁徙、文化身份的变化,华文文学经历了走出本土后在异域的生命更新、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历程。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以其在异域土地上所取得的成就引起文学研究者们的关注。海外华文文学具有怎样的特质?百年来,海外华文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就相关问题,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黄万华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一个多世纪以来,华文文学逐渐融入世界文学格局,请您谈一谈,百年来海外华文文化的发展历程,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具有怎样的价值?
    黄万华:百年海外华文文学主要指20世纪初至今发生在海外各国的汉语文学,目前分布于70多个国家,大致可分为东南亚、东北亚、北美、欧洲、大洋洲等不同“板块”,近年来南美、非洲华文文学也有所兴起。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进程主要与两股移民潮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自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的留学欧美浪潮,尤其是“五四”前后、战后至五六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三次留学高潮,其中不少人学业有成后定居各国;二是晚清以来,为谋生而迁徙海外,以草根阶层为主的移民,他们在旅居国逐步进入各个领域,繁衍生存。这两股移民潮交织中有所不同,前者确实反映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历程,后者更多反映汉语文学走出本土后所经历的异域的生命更新,但都呈现出中华民族文学的生命力,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世界性的。
    另一股移民潮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大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分界线,此前为“叶落归根”的华侨文学,此后逐步成为“落地生根”的华人文学,成为居住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进程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向外播传中的包容力、扩展力。例如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我曾经在写《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时就感受到,它百年历程中的“中国性”“本土性”“现代性”都是在深深扎根于马来亚土地中得以统一的。“中国性”之所以能成为马华文学的源头活水之一,就是因为其不同于中国的“中国性”,走出了以民族主义对抗马来西亚国家主义的恶性循环,在认同多民族的马来西亚中,沟通母国文化和南洋乡土。这种中国性,是马来西亚本土化的中国性,其深化的多种课题也是马华文学现代化进程的课题。这方面的丰富经验至今未引起充分关注,多少是件令人遗憾的事。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走出本土、直接面对世界的结果,其成就集中表现为其经典化的存在。百年海外华文文学也形成自己的传统。其一代代作家中,既有饮誉世界的文学大家,如林语堂、程抱一、陈舜臣等,也有其创作明显指向经典性,反映出中华民族新文学达到的高度的重要作家,如鹿桥、王鼎钧、郑愁予等,还有代表或引导了一个时代审美趣味的改变,从而在那一时代的典律构建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家,如叶维廉、陈瑞献、北岛等,更有在各个文学领域中以其独异个性取得艺术突破,或在其居住国文学史中以其开拓性创作占有重要地位的众多作家,如杨牧、洛夫、痖弦、云鹤、赵淑侠、於梨华、李永平、林幸谦、严歌苓、黎紫书等。这些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与中国大陆文学相比毫不逊色的作品,对其解读,也要求我们也更开阔的文学视野、更深厚的审美功力、更多样的经典解码方法。如果能对这些作家的作品予以关注,就会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海外播传中的智慧,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学在推进人对于自身复杂性的认识和文学对于人的表达的复杂性上的巨大进展,感受到汉语文学在跨文化对话中可以打开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