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学的自省与自强——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观察和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20-02-22 文艺报 钱念孙 参加讨论

    时代的呼啸前行,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生活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也不断动摇乃至颠覆人们以为牢不可破的常识与逻辑。著名相机制造企业尼康,曾因产品质量优异而备受市场追捧,近来却不得不在中国关闭工厂,打败它的不是索尼或佳能等同行业竞争对手,而是几乎与它不相干的另一行业产品智能手机。零售业的传奇商场大润发,连锁店开遍大江南北,号称19年来不曾关闭一家店铺,商场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等没有击败它,但在“网购”如火如荼的今天,也只能被阿里巴巴所收购。大润发创始人抱憾出局时说: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类似这样被时代淘汰和抛弃的事例,似乎每天都在人们不知不觉或习以为常中悄悄发生。
    那么,身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时代,在互联网无孔不入地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人工智能见缝就钻地渗入各行各业的形势下,文学创作领域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文学遭遇“陌生对手”
    最近,首部由机器人小封写作的诗歌集《万物都相爱》,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小封是《华西都市报》旗下“封面新闻”数据研究公司开发的最初用于新闻互动聊天的机器人,经过不断迭代升级,通过每天24小时不间断学习数百位诗人写作手法和数十万首现代诗,运用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已能够熟练进行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写作。2019年3月5日,封面新闻正式开设“小封写诗”专栏,迄今已发表诗作200余首。请看这首《爱情》:“用一种意志把自己拿开/我将在静默中得到你/你不能逃离我的凝视/来吧 我给你看/嚼食沙漠的仙人掌/爱情深藏的枯地”。诗作只有短短的六行,富有层次和节奏感,语言流畅而不失张力,尤其是将爱情比作荒凉沙漠中绿色诱人却又浑身带刺的“仙人掌”,堪称意蕴丰赡、极富阐释空间的精彩暗喻。评论家杨庆祥在该书序文中断言:作为一首命题诗作,相关工作人员输入“爱情”题目,让小封进行写作,“这是一首完成度很高且不乏创造力的爱情诗,甚至放到人类创作的爱情诗的谱系中去,也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位置。”
    自2016年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战胜多位围棋世界冠军震惊人类以来,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抢关夺寨旌旗招展。就文学创作而言,小封机器人写诗远非个案和偶然,不仅微软小冰的诗作早已在传统纸媒发表,AI(人工智能)李白创作的诗歌也不乏可观之处。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于,它具有强大的“深度学习”能力,可以多层次运用人工神经网络轻松地处理海量数据及事例,一层神经网络把大量矩阵数字输入,通过非线性激活方法取得历史数据的规律权重,再产生另一个集合数据获得相对恰当的结果。文学创作固然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典论·论文》)的一面,但总体而言,前辈大师用心血构筑的大量经典名篇,仍然是有经验可以参考、有方法可以掌握、有路径可以遵循并逐步登堂入室的。完全可以预测,人工智能以其超强的学习、吸收和整合大数据的本领,除了能够创作一首首诗歌以外,推出中等水准的探案故事或武侠小说、写出尚可一读的游记小品或记人叙事散文,也并非高不可攀、难以胜任之事,何况网络文学中早已有电脑小说《背叛》流行呢。
    在《万物都相爱》的序中,杨庆祥曾明确判断:“人工智能的写作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类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写作已经穷途末路。”这里“穷途末路”四字虽然有些耸人听闻,但在一定意义上说却并非毫无根据地夸大其词,足以让我们注意和反省。
    网络新锐生机勃勃
    如果说,人工智能写作在文学创作的百花园里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网路文学作为文坛后起之秀则展现出“十月遍地桂花香”的繁盛景象,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以1998年蔡智恒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为起步标志,中国网络文学刚刚走过20年的生命旅程。然而,正如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一样,网络文学也以难以抵挡的魅力吸引无数读者。不久前在北京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网络文学用户量高达4.3亿,国内主要文学网站驻站写手达1755万人,其中签约作者61万人,创作各类作品2442万部,网文整体阅读时长约30亿小时,越来越多的人用整块或碎片的时间、沉迷或随意的方式浏览网络作品。许多由出版社出版的畅销并获奖的纸质书籍,常常是先以“网文”的身份在网络上受到追捧,才被出版社编辑关注和青睐。如长篇历史小说《芈月传》即是先在网络连载走红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在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首播,并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同步推出180万字六卷本的图书。该书除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 “2015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外,还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等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作品研讨会,在“第十届作家榜全民阅读节”上荣登作家榜金榜。
    网络文学与原有纸媒文学在诸多方面泾渭分明,差异显著。原有纸媒文学更多由专业或准专业作家创作,在报刊或出版社以纸质形式刊发;而网络文学则主要由非专业写手甚至是青年学生写作(《2018年网络文学发展报告》统计,网络文学作者中“90后”占比高达50.6%),作品首先在网络发表、储存和呈示。原有纸媒文学需由报刊或出版社编辑多轮把关,经过选优汰劣、校对完善才能走向社会和读者;而网络文学则无需通过任何审读检验,直接上传到文学网站乃至个人微博、微信即可广为流传,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包容性和自由度。原有纸媒文学多半是全本一次性刊出,且白纸黑字固化面世后难以改动;而网络文学则基本是边写边发连载于网络上,作者可根据网友评论及参与创作的跟帖留言等随时修改、调整并不断更新作品,这也是有些网络小说起初表现并不出色,但后来却越写越精彩的原因所在。原有纸媒文学更多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精湛,表现主题相对严肃、品格相对高雅;而网络文学则更多看重作品的受众面和点击率,内容偏向世俗娱乐和煽情猎奇,格调倾向通俗乃至低俗的大众趣味。
    当然,以上只是概而论之,网络文学中不乏精品力作,纸媒文学里也有滥竽充数,自是不言而喻。值得重视的是,网络文学作为时代的宠儿,不论是从创作队伍的数量、作品的海量规模、让人惊叹的庞大读者群,还是从其对影视、出版、游戏、动漫等各类文化产业的影响看,它与其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不如说已成为当代社会一种生机勃勃且有广泛覆盖面的文化形态。它撤除了文学的专业围栏和门坎,使文学创作不再是少数作家的垄断职业,让数以千万计的各类写手浩浩荡荡地加入到创作队伍之中,有力推动了新时代以文学为母体的各类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一点,仅从2018年由网络文学转换出版成纸质图书1193部,改编成电影203部、电视剧239部、动漫569部、游戏96部,向海外输出作品11168部等累累硕果上,即可一目了然。
    文学功能面临危机
    文学作为一种古老而悠久的语言艺术,步入当今“知识爆炸”、“信息裂变”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其原有的多项功能似乎正发生变化。
    文学的认识功能遇到瓶颈。由于文学能够深广地反映社会生活,能够在生动形象的描绘中呈现时代风云和人生百态,“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一直是各类文学理论教材津津乐道的论点。这在没有网络、缺少电脑,尤其是影视、广播、报纸等资讯不发达的时代,确可谓难以更改的事实。恩格斯说从巴尔扎克小说中得到的社会认知,“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有力注释。那时作家就是时代风云和社会万象的侦察员和报告人,如果他有敏锐独到的眼光和直面人生的勇气,能言人之所未言,便可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和一呼百应的民意代表,足以改变社会认知的陈规陋识。如今,不仅兴旺昌隆的新闻业早已替代作家充当社会舆论代言人的角色,而且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和多种新兴传播平台对世间每个中心或边缘正在发生及历史发生的大事小事,几乎都有或详或略的报道与记载、或深或浅的分析与探究。如此等等巨量信息,在贴身手机及布满各种场合的大小视屏上饱和推送与便捷搜索,使得再像以往那样从文学作品中扩展见闻和获取知识,明显过于迟缓、低效和落伍了。
    文学的娱乐功能也相对式微。作为一种以语言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审美活动,文学显然具有愉悦身心的作用。这在流行音乐、电子游戏、旅游观光、T台选秀等尚未普及的时代,效果尤其突出。笔者曾经历文化匮乏的岁月,诵读诗歌如酒徒畅饮醇香美酒、阅读小说散文如饥汉享受饕餮盛宴、观看电影戏剧如孩童欢喜过大年,文学艺术对心理及生理的娱乐作用确实占有相当优势。可是,伴随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伴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和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日益增强,人们娱乐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文学的娱乐功能自然随之分流和降低。特别是众多互联网文化娱乐企业把各种轻松幽默、探奇访胜、乃至偷窥隐私、感官刺激的节目视频和诱人文字,通过五花八门的渠道整天围绕着人狂轰滥炸,让人唾手可得以至应接不暇时,谁还会沉湎或流连于文学的娱乐方式呢?即便作家操弄讲故事、抖包袱,个性化、细节化等吸引眼球的祖传手段,不说实力强大影视公司出产的精彩大片,就是源于民间的某些搞笑段子和抖音视频,其让人惊诧、亢奋、咀嚼的滋味,也往往让文学作品相形见绌。
    当下时代与以往时代相比,最基本最重大的区别在于:以互联网和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兴传播与互动手段,使诸多行业从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逐步让位给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扁平格局,即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扁平世界”。在一个扁平世界里,每一个IP地址或者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声,都有可能成为人声鼎沸、众声喧哗社会里的有力声部,而文学功能的衰变正是被这喧嚣声浪阻遏和遮蔽的结果。
    文学自强路在脚下
    面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强势挤压,文学的出路和前景在哪里?本世纪初,解构主义文艺理论家J·希利斯·米勒预言“文学要走向终结和消亡”,而事实上不仅原有纸媒文学照样发展,网络文学更是别开生面繁花似锦。文学遇到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挑战,虽然某些方面确实存在危机、陷入困境,但正如人类社会发展绝不会因遭遇坎坷曲折而停止跋涉前行的脚步,更不会坐以待毙走向灭亡一样,文学也会在自我反省、调整、改进中适应时代变化,实现凤凰涅槃。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学需求多种多样。主要满足大众娱乐的通俗文学、适应快餐式消费的网络文学,当然可以承袭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学写作的种种套路和招数,甚至合理借助人工智能写作的手段和成果,继续在塑造抓人形象、编织紧张故事的轻车熟路上吸引粉丝招摇过市。但正如鲁迅所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学作为一项铸造国民灵魂的工程,无疑不应落入陈陈相因、故步自封的窠臼之中,而应与时俱进,探寻超越突破、开拓更新的良方与途径,以在科技改变世界愈演愈烈的变局和趋势中,绽放人类深广智慧和博大情怀的夺目光彩。这对于矢志打造精品、决意攀登高峰的文学家来说,尤其应成为“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目标。
    追求独到发现是跨越和摈弃格式化、套路化写作的高招,也是作品拥有独特魅力和顽强生命力的不二法门。这里所说的“独到发现”,并非指在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中找到一个没有或较少被人描写的地方、行业、人物及故事,如古老偏僻山村里某个传奇老汉的人生沉浮、城市里某个新兴金融公司云谲波诡的商战硝烟等等。身处当今信息社会,每天捧着手机和点击鼠标,大量新闻、掌故、倾诉、点评及花样百出的广告等,一浪接一浪无休止地滚滚而来,人们对信息不是知道得太少,而是苦于涌现太多、太杂、太繁。文学当然还要以自己的优势提供信息的增量,即以具象化、个性化、细节化的叙事,成为信息产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不容忽视的是,如今这种叙事方式已并非文学的专利,各种段子、微博、视频、以至通讯报道等往往都不乏形象化的细节刻画和叙事。今天的文学,在生动描绘社会万象的同时,更应饱含作家对错综复杂社会生活的深度勘探和深邃理解,在茫然无序以至让人无所适从的“乱码”表象中,梳理出生活的头绪和走势,破译人生的奥秘与真谛,辨别现象背后的真伪及价值,揭示社会演进的本质与规律,让读者不仅获得审美的愉悦,更得到思想的启迪。文学当然需要形式技巧来完美呈现,但各种形式技巧包括情节结构、人物安排等都有文学史的浩瀚谱牒可以借鉴,真正具有创新意义并能够打动人心的只能是独到的发现,尤其是凝聚着智慧和见识的灵魂透视与思想探险。这是他人和人工智能无从模仿和替代的,也是作品跻身经典行列必备的品质。
    写好每个句子是创作始终不应放松的关节点,也是文学应对各种挑战一招致胜的杀手锏。海明威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关键是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认为,“作家倾其一生的创作探索,其实说白了,就是海明威这句话所作的准确而又形象化的概括”(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177页)。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只有把每句话每个字锤炼推敲到位并安放妥帖吻合,整个作品才能熠熠生辉。一些作品写人绘景如雾里看花,不够鲜活生动,主要是遣词造句马虎草率,敷衍了事,根子是对表现对象没有透彻了解、思想和情感没有升华提炼,以及缺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刻苦自励精神。写好每个句子,表面上看是在斤斤计较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深化对描写对象的认识和体悟,淬炼和提升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更何况写好句子的关键还在于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自然涉及上面所说的“追求独到发现”,即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扫描与透析,既应是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发,同时又蕴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类普遍的心理情境,从而更好彰显文学以具相反映共相、以个别体现一般的特征。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曾说:“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矣”。这说明写好每个句子对创作的无比重要性,也是文学在新时代破除各种纷扰,自立自强、永不言败的制胜法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