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孔子学院建设15年:价值旨归与逻辑变迁

http://www.newdu.com 2019-12-1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李宝贵 庄瑶瑶 参加讨论

    自2004年以来,经过15年的发展,孔子学院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满足各国民众语言学习需求、服务经贸等务实合作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回溯过去15年的发展轨迹,孔子学院建设经历了共建、共塑、共商和共享的逻辑变迁。
    共建:需求导向、教学为本
    以中文教育为核心是孔子学院建设的逻辑起点。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政府一贯鼓励跨文化交流,积极支持中外双方合作办好孔子学院,愿意为各国人民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便利。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中文学习成为“全球性”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孔子学院”品牌一经推出便受到世界各国及不同地区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孔子学院由“有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需求”的境外办学机构自愿提出申请,中外双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在各项规章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的起步阶段,孔子学院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全力满足世界各地的中文学习需求,“强需求、弱制度”的逻辑旨归使孔子学院的规模在短期内迅速扩张。2006年共在49个国家和地区启动122家孔子学院,2007年孔子学院规模迅速扩大到66个国家/地区和226所,短短一年内增加104所,同比增长85.25%。一是从总数上看,汉学研究基础扎实的欧洲领跑全球;二是从增幅上看,亚洲保持平稳增长,大洋洲增幅达到75%,美洲和非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更在一年内实现翻倍增长。可见,考虑到学院前期准备和积累无法全面满足世界各国/地区的中文学习需求,为实现办学质量和口碑“双保险”,孔子学院优先在有中文教学基础的国家选择与知名院校合作建院,集中精力提供中文教学服务,以语言为桥梁构筑世界“朋友圈”。
    共塑:建章立制、协同发展
    让世界了解中国是孔子学院建设的初心。经过起步阶段的探索与建设,孔子学院已然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与此同时,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度、路线等问题也逐渐凸显。通过总结和分析建设初期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孔子学院开始重视建章立制和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进入了统筹规划、多维共塑的新阶段。
    首先,任何机构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科学、完善、合理的纲领性规章制度来引领。在探讨和总结学院的建设现状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后,2008年孔子学院建设迎来“制度元年”,制定和修订了《孔子学院基本办学标准》《孔子学院总部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开始了“分步骤、有重点”的科学发展。2013年是孔子学院制度建设中的又一历史性节点,是孔子学院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总部发布了《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将基本完成孔子学院全球布局,做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试认证、统一选派和培训教师;基本实现国际汉语教材多语种、广覆盖;基本建成功能较全、覆盖广泛的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汉语成为外国人广泛学习使用的语言之一”的发展目标,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制度基础,指明发展进路。
    其次,广泛的社会参与是孔子学院发展的新动力。为有效解决需求识别不准引发的瞄准偏离问题,孔子学院在为当地政府、学校和企业提供开放式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服务的同时,积极吸纳企业、社区、社团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发展。一方面,各承办高校积极探寻语言教学之外的交流合作机制,丰富办学内涵,革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世界中文/汉学研究院;另一方面,企业逐渐成为承建孔子学院的又一主体,与孔子学院、当地高校一道探寻培养“语言+技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径,利用建设创新园区和产业孵化基地等形式,积极为当地中文学习者顺利进入中资企业创造条件,为促进中外企业的深层交流与合作培养和储备人才。通过与当地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和社团共同协商与研讨,孔子学院准确辨析不同主体的语言和文化服务诉求,在夯实核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功能、提供新服务,逐渐形成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民间推动”的多元主体共塑互构的良性生态系统。
    共商:双向交流、增信释疑
    孔子学院的迅速发展壮大使其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项目,孔子学院的机构性质、办学理念和服务功能的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在与多元主体合作共塑的过程中,孔子学院始终秉承“平等合作、共商共有”的理念,其语言和文化传播思路也逐渐由主导推动转向互动交流。积极打通多领域交流渠道,加强双向/多向互通互联,不断调整输出国“推力”的精度,激发接纳国“拉力”的力度,助推合作双方在互尊互信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保证孔子学院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发挥平台作用,推进互动共生。这一阶段,孔子学院建设在做大做强语言教育的同时,着力加强文化交流与互动,积极为促进中外经贸、基建、科技、文娱等多领域合作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充分利用国际会议、经贸交流、跨领域合作和留学旅游等多种沟通渠道和载体,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助力学院建设走深走实。
    二是推行阳光建设,实现安全发展。孔子学院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杂音和偏见,个别孔子学院的关停一度受到关注。应对文化交流互动中的问题与挑战,需要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理解包容。这一时期,孔子学院更加重视安全平稳发展,通过推进信息公开和加强沟通交流,理性对待各方意见,与当地合作机构一同探索创新,努力增信释疑,消除偏见误解,保证学院建设行稳致远。
    共享:互利共赢、成果同享
    面对近年来世界各地语言和文化学习需求多元化、学习者低龄化的发展新趋势,孔子学院理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担新的使命。孔子学院以语言交流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为平台,通过语言的传递之力,架设起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之桥”,自身建设也逐渐成熟完善,成为“中国故事”的精彩篇章。切实加快当地化建设,发挥综合平台作用,助力全球多领域实现互通互联和多赢共赢成为新时代孔子学院建设的“题中之义”。
    当前阶段,孔子学院更加强调融入型和当地化发展,不断拓宽发展视野、开阔发展空间、衍生服务功能、推进数字化和特色化建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发挥平台作用,促进资源的流动、整合与共享。一方面,各地孔子学院陆续走出大学、服务社会,不仅帮助人们学习和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还逐渐成为全球学术界合作研究的新兴项目,搭建起思想交流的国际平台。另一方面,孔子学院发挥窗口优势,为多领域沟通交流搭起桥梁。通过与商界合作促进贸易、与文艺界合作推动人文交流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关注,在保证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促进了各领域的创新交流,联动多方力量共同解决经济、环境、安全、能源、健康等领域的世界问题。
    语言文化交流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和持久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发挥语言在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促进合作、深化友谊中的独特作用。站在新时代深化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孔子学院的安全、高质量建设更应自觉审视和践行建院的初心与使命,打造以中文教育为核心、融合多领域服务功能的“一核多元型”综合交流平台,培养多层次、复合型汉语人才,增进多方沟通与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意大利汉语当地化传播模式及其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研究”(18BYY065)、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2018年度课题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孔子学院转型发展路径研究”(18CI02A)、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6年度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俄罗斯汉语传播研究”(ZDI135-2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