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发出独立批评家的声音——杨光祖文学批评简论

http://www.newdu.com 2019-02-20 文艺报 彭金山 参加讨论

    杨光祖的文学批评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当下文坛进行追踪观察、评说和批判,展开了对一个个重要作家的解读、剖析和论评,在边远的西部,发出了一个独立批评家的声音。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杨光祖是个人格与艺术统一论者,他推崇有灵魂的写作,关心对人的灵魂的拷问。他推崇鲁迅而贬抑纯技术主义的所谓消费文艺。他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是因为它们有思想、有精神、有探索,“艺术不可缺少的更是心灵。只有伟大的人格,才能认识、了解、表达另一个伟大的人格,同样,只有伟大的心灵,才能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杨光祖的文学批评,看重作品的思想性,通过作品感知作家的胸怀与境界,善于从优秀作品中发掘那种能够烛照人的灵魂的精神之光、恒世之思。这是许多人读了杨光祖的评论都能够感受到的。
    杨光祖的评论观点犀利,语出惊人,但论出有据,富有学理。这样扎实的文学批评,首先来自评论家厚实的学识、学养和敏锐独到的眼力。比如对《白门柳》的评论,如果没有对明末清初那个时代的透彻了解和把握,没有对那个大变动年代士人、歌姬,如黄宗羲、钱谦益、柳如是等的深入研究和仔细体味,绝难为之。再如对余华《兄弟》的批评。如果没有对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研读理解,也是写不出来的。这些精辟的论析和识见,体现在文章里叫功力,而支撑功力的则是学养和眼力,而学养和眼力又是从长期的“功夫”中得来的,来自平时大量的研读、积累和体悟。杨光祖是文学批评家,但他的眼睛不是仅仅只盯在当代文学上,他嗜书如命,知识面很宽,文史哲艺广泛涉猎,开设《庄子》研究生课程,平素对绘画情有独钟,而且喜欢看戏,等等。这些都丰富了他的文化构成,开阔和叠高了他的视野与境界。
    还有一点,我感觉光祖的一些评论是把评论当人来写。他关于雷达和马步升等的批评文章,更加深了上述印象。通过他的批评,我们认识了其文,更认识了其人,真正是知人论世。从《人还是不能写比他高的东西》也能够看出评论者在这方面的努力。刘勰《知音》言:“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光祖写作这类批评文章,精神也抵达了自由的天地,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或者用材料去印证观点的套式,这些似与光祖无缘。文笔益发潇洒自然,潇洒到似无章法,然而,却像有利爪时时在抓住你,使你不得不跟着他走。看来不是“似无章法”,而是他在用自己的才气更改着既有的“章法”。
    光祖写评论的过程,也是深入一个人的内心,深入一个人的生命世界的过程,由此去发现评论对象的“所以然”。批评的生命力也就因文字中有活着的生命存在而产生。这样的文学批评是有质感有血肉有脉搏跳动的批评。他是怀着一腔激情走进一个人的生命的,或赞扬或贬抑,爱憎分明,从不会因为著作人头上的光环而心生畏怯。
    光祖的批评文字锋芒闪射,然而文笔却是随意的,不时会跳出激情的浪花,往往成为点睛之笔。由于受激情的驱动,在我看来,有的篇章也有用语偏颇之处,也有因为情之所至而失分寸的地方。但纵然偏颇,却庶几切中要害,“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样的批评比廉价的赞扬有用得多,可以使作家从洋洋自得中猛醒,进一步思考自己尚未意识到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