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是主人公心灵的外化 文/刘杨 当我想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去看他所拥有的现实存在的物件。这往往牵涉到爱好与品位。我始终认为人们构造的物化世界是心灵的外在反应。 这本《赤木家的食器柜》要读者看到了食与器的美,亦感受到拥其物者柔软的心灵与安然的生活方式。此书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谈谈这三十年间的器皿”和“能登料理笔记”。前半部分是以摄影的方式展现出来的,看到叠在柜子里的器物,真是撞了个满心欢喜。这画面是我内心深处的期待。但我们热爱它,想这样做,除了这种显而易见的装饰作用外,明登和智子以对话的方式,说到对它们的认识,包括来历、审美鉴赏与实际的作用,蕴含着十分独特的个人体验;后半部分以散文的形式写在能登生活时与食物的故事。关系到岁时季候,民俗世故。 不同的是外化的物件虽是实际的物体,但那里蕴藏着精深的技艺,早已不单纯只是物化的客体。是具备着灵魂的审美对象。在这里蕴藉的意味来自于创作者。创作者的体会,与对技艺的传承接受,造就了他独特的作品。这些独创性的作品充满艺术的魅力,它所表现的是一种流动着的情感,就像本书作者所说,这器物是具有生命力的。 其中有一个小节写道《鲍鱼的风味》,鲍鱼搭配白酒,我想了一个韩国肥皂剧《澡堂子老板家的男人们》。其中一个镜头是澡堂老板和老板娘这对老夫妇闹别扭的情节,老板不理老板娘,老板娘就用美味的鲍鱼馋他开口,老板娘知道他想吃便借着去取白酒的理由去了厨房,老头子便趁机大快朵颐起来。要是我说这食物本身是美味,但更在于生活中与之相伴的情感。就像本书这般,两位作者其实是一对夫妇。丈夫是漆艺家,妻子是散文家。如果说这世上真有什么美好的所在,如果它是属于自然的,比如这些味美的食物,可假使没有与他人互动的趣味与交流,人生是多么单调与枯竭;如果是属于人类再创造的,没有情感赋予物体与对生命的赤城热爱,哪会有要人感动的作品。反过来说,能遇见令我们感动与欢喜的作品,背后的作者又怎能不具备柔软的心灵与真诚的心意。 如果两个人相伴久长,便需要如此契合。这器皿与美食笔记,是两个人真诚情感的结晶,亦是携手人间的欢愉与不证自证。这本书流淌出的随和与自在不禁要我再一次思考心灵与外物的关系。这也许同贫富相关,但一个不热爱、不真实感受生活的人,再富丽堂皇的房间里大概也不会找到生命流动的痕迹。 责编:崔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