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魏晋至唐宋文言小说中的佛道因素(2)

http://www.newdu.com 2018-03-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周瑾锋 参加讨论

    道教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黄老学说和神仙思想,而道教徒的前身则是方士,他们擅长阴阳五行、谶纬符咒、炼丹制药之术。方士同小说的关系极为密切,自东汉以来,不少小说作品即出自方士或道徒之手,如郭宪撰的《汉武洞冥记》,其自序中有“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之语。此外,还有《十洲记》《汉武内传》《汉武故事》《神异经》等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张皇鬼神,称道灵异”,亦多受道教神仙方术思想的助推,代表作有王浮《神异记》、王嘉《拾遗记》等。
    道教以追求长生不死、羽化登仙为终极追求。傅勤家《中国道教史》分析儒释道三家思想区别时说道:“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尘幻合,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老,变化飞升,其不信天命,不信业果,力抗自然,勇猛何如耶。”这种“不信天命,力抗自然”的道教精神,是在追求长生成仙的欲望激励下对生命力的弘扬。所谓“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是对这种宗教精神的最好诠释。唐宋笔记小说中的长生求仙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展现神仙在仙境中的美好生活,二是描绘修道成仙过程。前者通过对神仙自由美好生活的想象,以及对“洞天福地”奇幻环境的极度渲染,表现出对世俗物质、情欲享受的肯定;后者则是为了证明神仙可学而成,同时也强调了修道过程的艰难。
    道教小说的代表是仙传,《隋书·经籍志》“杂传类”序称汉时阮仓作《列仙图》,刘向始作《列仙传》,是为仙传之始。后葛洪《神仙传》继之,为仙传树立榜样,至唐宋而大盛,出现各类仙传,其基本模式是人物传记。除此之外,非仙传类道教小说也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如《玄怪录》《续玄怪录》《杜阳杂编》《博异志》《传奇》《江淮异人录》《稽神录》《夷坚志》等。仙传小说在故事模式方面,可分为修道模式、济世模式、游仙模式、谪仙模式、辅教模式等。修道模式写修道者希图修道成仙,经历种种考验(宗教考验、伦理考验等)之后,结果或成功或失败。其中以《玄怪录》“杜子春”、《河东记》“萧洞玄”、《传奇》“韦自东”、《酉阳杂俎·贬误》“顾玄续”一组情节结构类似的作品较为典型:给道士或神仙守药鼎丹炉的主人公们在经受了种种考验之后,终因闯不过最后一关——多数是“爱”——而功败垂成。济世模式的故事情节一般是:某位神仙纾解人间灾害、镇压害人邪魔、解救人世厄运、接引渡托凡人成仙,显示出道术的神通广大。游仙模式以“游”为线索,讲述凡人进入仙境游历的故事,其情节构成主要是进入仙境、遇仙、服食、传法、与仙女遇合、得道成仙(或回到凡间)等。谪仙模式与游仙模式正好相反,情节模式一般是:某位神仙因犯错被贬谪凡间,在凡间游历,与凡人遇合,最后重回仙界。辅教模式与释氏辅教小说类似,即通过各种应验、灵验故事凸显神仙的神奇,宣扬教义,取得读者的信奉。
    佛道二教借助小说宣扬教义、吸引信徒,不断扩大影响力,同时小说也因佛道因素的介入而有了新的面貌。佛道二教各自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对唐宋小说的创作有着诸多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分别是轮回报应思想和求仙长生思想。受此影响,许多小说的内容、结构、手法、意趣等都带有佛道二教的特色。从总体上看,魏晋至唐宋时期的小说和佛道二教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小说文体发展史”(11&ZD1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